出自唐代李益的《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射一作:定)
古诗翻译
应该像马援那样只愿战死疆场,以马革裹尸还葬,何必像班超那样非要保全生命,活着入关返回家乡!
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古诗解释
伏波:古代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这里是指马援。
定远:班超曾被封为定远侯。
只轮:任何一个人。
李益的边塞诗,主要是抒发将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情绪,情调偏于感伤,但也有一些慷慨激昂之作,《塞下曲》便是这方面较著名的一首。
诗以前代戍边名将作比,抒发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头二句夸赞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伏波惟愿裹尸还”,这句说的是马援的故事。东汉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他曾经说: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定远何须生入关”,这句说的是班超的故事。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一些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叛乱,封定远侯,居西域三十一年。后因年老,上书皇帝,请求调回,有“但愿生入玉门关”句。
以上两句说:为保家卫国,边塞将士应长期驻守边疆,宁愿战死疆场,无须活着回到玉门关。后二句表示灭敌及长期卫边的决心。
“莫遣只轮归海窟”,“只轮”,一只车轮。《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晋人与羌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返)者。”“海窟”,本指海中动物聚居的洞穴,这里借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海(沙漠)地方。这句意思是说,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
“仍留一箭定天山”,“一箭定天山”,说的是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旧唐书·薛仁贵传》说:“唐高宗时,薛仁贵领兵在天山迎击九姓突厥十余万军队,发三矢射杀他们派来挑战的少数部队中的三人,其余都下马请降。薛仁贵率兵乘胜前进,凯旋时,军中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以上两句意思是说:“要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古诗作者介绍
李益 : 李益,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出自唐代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烽一作:回乐峰)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出自唐代李益的《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射一作:定)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李益《塞下曲·其一》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李益《从军北征》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李益《上汝州郡楼 / 上汝州城楼》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李益《塞下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李益《江南曲》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李益《度破讷沙二首 / 塞北行次度破讷沙》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李益《春夜闻笛》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李益《上洛桥》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李益《春夜闻笛》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李益《从军北征》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出自唐代李益的《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射一作:定)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李益《宫怨》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李益《塞下曲》
出自唐代李益的《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李益《上洛桥》
出自唐代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烽一作:回乐峰)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出自唐代李益的《写情》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李益《上汝州郡楼 / 上汝州城楼》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李益《隋宫燕》
出自唐代李益的《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出自唐代李益的《度破讷沙二首 / 塞北行次度破讷沙》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
出自唐代李益的《写情》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何用慰相思,裁书寄关右。 李益《送诸暨王主簿之任》
登长城
塞下曲 其三
边思
夜上受降城闻笛
江南曲
统汉烽下
赋得垣衣
喜见外弟又言别
塞下曲 其二
逢归信偶寄
立秋前一日览镜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
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
赴邠宁留别
度破讷沙二首 / 塞北行次度破讷沙
赠毛仙翁
行舟
塞下曲
听晓角
从军北征
塞下曲·其一
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
春夜闻笛
竹溪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一作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写情
水宿闻雁
汴河曲
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