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时间: 2022-12-07 栏目:古诗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宋代 / 王安石

古诗原文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古诗翻译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古诗解释

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缘:因为。

古诗背景

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古诗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用诗歌阐述政治、学术见解,议论时事,评说历史,这是宋诗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该诗在描写景物中,含有深刻的理趣。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细写山中之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心中的感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包含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寓抽象义理于具体事物之中,作者的政治思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神情状态,都得到了充分反映。这首诗阐发哲理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其二,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简言之,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我们今天来读这首登高望远的七言绝句,仍觉意蕴深沉,豪气满怀。

古诗作者介绍

王安石 :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

王安石的名句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水一作:一手)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伯牙》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王安石《初夏即事》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王安石《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一作:征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王安石《江上》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泊船瓜洲》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将母》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王安石《送和甫至龙安微雨》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水一作:一手)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王安石《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一作:

王安石的古诗

题友人壁

南荡

登宝公塔

午枕

详定试卷二首

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

桂枝香·金陵怀古

古松

别鄞女

北陂杏花

泊船瓜洲

呈柳子玉同年

次韵和甫咏雪

登飞来峰

郊行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三耕牛

次韵唐公三首 其三 旅思

贾生

寄慎伯筠

将母

出郊

悟真院

元日

筹思亭

梅花

朱朝议移法云兰

书湖阴先生壁

赠曾子固

天童山溪上

秦淮泛舟

    【古诗句】栏目
  • 上一篇:咏耙复诗古诗原文
  • 下一篇:关于创业的诗句,创业奋斗励志的诗句(69句)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