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时间: 2022-12-08 栏目:古诗句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魏晋 / 陶渊明

古诗原文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中一作:墟曲人)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古诗翻译

住在郊野很少与人结交往来,偏僻的里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

耕作之余不时到田里,把草拨开,和农民随意交往。

见面之后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田里的桑麻已经渐渐长高,我垦种的土地面积也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古诗解释

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这句是说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穷巷:偏僻的里巷。鞅( yāng):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轮鞅:指车马。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

白日:白天。荆扉:柴门。尘想:世俗的观念。这两句是说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

时复:有时又。曲:隐僻的地方。墟曲:乡野。披:拨开。

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但道:只说。

这两句是说桑麻一天天在生长,我开垦的土地一天天广大。

霰(xiàn现):小雪粒。莽:草。

古诗赏析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诗人“久在樊笼”之后,终于回归田园,他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就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的情景,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诗句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片自得之意,那正是摆脱了官场的机巧,清除了尘俗的应酬“复得返自然”之后的深切感受。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在“白日”大好的时光,可以自由地掩起柴门,把自己关在虚空安静的居室里,让那些往昔曾萦绕于心间令人烦恼的尘俗杂念,彻底断绝。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

诗人的身心俱静。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柴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中:一作墟里人。墟曲,墟里、乡野。曲:乡僻。披:拨开。这两句是说,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话桑麻长。”这两句是说,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麻桑,可见他在劳动中同农民也有了共同语言。在诗人看来,与淳朴的农人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与充满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这是以外在的“动”来写出乡居生活内在的“静”。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土:指被开垦的土地。这两句是说,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霰:小冰粒。草莽:野草。莽:密生的草。这两句是说,经常担心霜雪降临,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当然乡村生活也有他的喜惧。庄稼一天一天生长,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遭到自然灾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这里的一喜一惧,反映着经过乡居劳动的洗礼,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纯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以及心境的恬静。全诗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古诗作者介绍

陶渊明 :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

陶渊明的名句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其五》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陶渊明《四时》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一作:误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陶渊明《饮酒·其四》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陶渊明《酬刘柴桑》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形影神三首》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一作:误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的古诗

饮酒·其五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归园田居·其六

神释

责子

杂诗

桃花源记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三

问来使

饮酒·其九

饮酒·其七

饮酒·其二

饮酒·其十

止酒

归去来兮辞·并序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移居二首

劝农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

归园田居·其一

停云 其二

四时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归园田居·其三

饮酒·其三

杂诗·丈夫志四海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七

饮酒·幽兰生前庭

    【古诗句】栏目
  • 上一篇:咏单凫诗古诗原文
  • 下一篇:暗含喜欢的诗,暗示喜欢一个诗句(29句)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