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看试手,补天裂。

时间: 2022-12-20 栏目:古诗句

看试手,补天裂。

宋代 / 辛弃疾

古诗原文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古诗翻译

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 的寒意。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可是我们当时所谈 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 更换着琴瑟音乐。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请问你们,神州大 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古诗解释

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贺新凉》。

老大:年纪大。那堪:“那”通“哪”;堪:能,可。堪当重任。

元龙臭味:陈登,字元龙。

孟公瓜葛:陈遵,字孟公。

瓜葛:指关系、交情。

楼头:楼上。

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发:头发,指像头发一样轻。

硬语盘空: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西窗:思念。

进酒:斟酒劝饮;敬酒。

鸣瑟:即瑟。

渠侬:对他人的称呼,指南宋当权者。渠︰他;侬︰你,均系吴语方言。

神州:中原。

离合:分裂和统一。此为偏义复词,谓分裂。

汗血盐车:汗血,汗血马。骏马拉运盐的车子。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

骏骨:喻招揽人才。

目断:纵目远眺;关河:即边塞、边防,指边疆。

怜:爱惜,尊敬;中宵:半夜。

试手:大显身手。

补天裂:女娲氏补天。

古诗背景

辛弃疾思念陈亮,曾先写《贺新郎》一首寄给陈亮。陈亮很快就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辛弃疾见到陈亮的和词以后,再次回忆他们相会时的情景而写下了这首词。从时间上看,这首词可能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春天。

古诗赏析

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激情。该词即是如此。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但南宋统治者不思北复中原。因而他们的宏愿久久不得实现。当时,词人正落职闲居上饶,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恢复大计。二人同游鹅湖,狂歌豪饮,赋词见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首词,就是当时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词中,作者胸怀对抗战恢复大业的热情和对民族压迫者、苟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饱和笔端,浸透纸背。正如周济所云:“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介存斋论词杂著》)。词人这种慷慨悲凉的感情,是运用健笔硬语倾泻出来的,因而英气勃郁,隽壮可喜。

周济还指出:“北宋词多就景叙情,……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介存斋论词杂著》)。与以情为中心的就景叙情不同,即事叙景是以叙事为主干,以抒情为血脉,以写景作为叙事的烘染或铺垫。这首词的上阕,便采用了即事叙景的艺术手法。在追忆“鹅湖之会”高歌豪饮时,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染环境氛围,从而深刻地抒发了词人奔放郁怒的感情。

作者作为一名忠愤填膺的抗成志士秉笔作词,胸中沸腾的激情难以遏制,不免直泻笔端。“老大那堪说。”直写心怀,感情极为沉郁。“那堪”二字,力重千钧,义蕴极为丰富。当此之时,英雄坐老,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以收复中原为已任的志士们,胸中的烈焰是永远也不会熄灭的。因此,下面“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句,抒发了作者的壮怀,并且与陈亮的“同志”之情拍合。“元龙”、“孟公”,皆姓陈,又都是豪士,以比陈亮:“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作者与陈亮友谊既深,爱国之志又复相同,因而引以为快事。不久前,两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辛《祭陈同父文》)这是大慰平生的一次相会,故在此词中津津乐道:“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词人时在病中,一见好友到来,立即与之高歌痛饮,彻夜纵谈。

他们志在恢复中原,心无俗念,视富贵轻如毛发,正笑世人之重它如千钧。讨论世事时硬语盘空(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足见议论有力。这几句是他们交谈时情景的实录。因为写在词里,故顺笔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写。积雪惊堕,状述二人谈吐的豪爽;孤月窥窗,衬映夜色的清寂。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这种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着一“惊”字,真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然而,当时只有清冷的明月与两人相伴,论说国家大事的“盘空硬语”又有谁来倾听呢?在这里,抗战志士火一样的热情和刚直狂放的性格同积雪惊堕、孤月窥窗的清寂冷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形象地写出了在苟安妥协空气笼罩南宋朝堂的情势下,个别上层抗战志士孤雁难飞的艰危处境。这样把写景与叙事胶着一体,更能充分抒发出翻卷于词人胸中的狂努之情。正因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夜虽已很深,但他们仍“重进酒,换鸣瑟”,兴致不减。

如果说,词的上阕主要是作者奔放沸腾的感情融于叙事之中,那么下阕则主要是直泻胸臆的赋体,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批判和“看试手,补天裂”的壮怀。词人尽情地驰骋笔力,敷陈其事,倾诉肺腑,写来笔飞墨舞,淋漓尽致。“事无两样人心别。”面对时世,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词人用“事无两样”与“人心别”两种不同意象加以对照,极其鲜明地刻画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庸懦丑态,尽情地抒发了郁勃胸中的万千感慨。词人义愤填膺,向统治者发出了严厉的质问:“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神州大地,山河一统,自古已然,“合”时多而“离”时少。当政者不思恢复中原,反而以和议确定了“离”的局面,是何居心!词语中凛然正气咄咄逼人,足以使统治者无地自容。雄健顿挫的笔力,加重了词的感情色彩,使其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词人想到:神州大地要想得到统一,就必须重用抗战人材,可是当时社会却是“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当道诸公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正像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徒然去购置骏马的尸骨又有何用!词人连用三个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贴切地表达了郁勃心头而又不便明锐的不平。一个“空”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种种行为的无比怨忿。笔力劲健,感情沉郁,意境极其雄浑博大。“正目断关河路绝。”词人触景生情,由大雪塞途联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断绝,悲怆之情油然而生。山河分裂的惨痛局面,激起了词人收复中原的热情。他想起了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动人故事,想起了古代神话中女祸氏炼石补天的美丽传说,更加坚定了统一祖国的信念,唱出了“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时代的最强音。笔健境阔,格调高昂。用典如水中着盐,浑化无迹,从而丰富了词的义蕴,加强了形象的深广度,呈现出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全词的意境也最后推向了高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古诗作者介绍

辛弃疾 :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

辛弃疾的名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的古诗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归浮梁)

西江月·人道偏宜歌舞

青玉案·元夕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清平乐·村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西江月·秀骨青松不老

西江月·千丈悬崖削翠

一枝花(醉中戏作)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西江月·八万四千偈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金粟如来出世

鹧鸪天·白苎新袍入嫩凉

昭君怨·人面不如花面

定风波·野草闲花不当春

江郎山和韵

太常引·仙机似欲织纤罗

破阵子·赠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满江红·紫陌飞尘

定风波(杜鹃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鹧鸪天·莫殢春光花下游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菩萨蛮·旌旗依旧长亭路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念奴娇(赠夏成玉)

    【古诗句】栏目
  • 上一篇:答华永先诗古诗原文
  • 下一篇:赠汲郡太守李茂彦诗古诗原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