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周紫芝的《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古诗翻译
我独自守一盏残灯,灯已快要燃尽,天乍凉,秋气充塞罗帷和银屏,三更雨点点洒上梧桐,一叶叶、一声声,都是离别的哀音。
那时,我和她相对调弄宝瑟,拨动炉中温馨的沉水香,同声齐唱《鹧鸪词》,曾是多么欢欣。如今,孤寂地在这西楼,当此风雨凄凄的暗夜,不听清歌也悲泪难禁。
古诗解释
残红:此指将熄灭的灯焰,也有版本作残釭(gāng)。
屏帏:屏风和帷帐。
调:抚弄乐器。宝瑟:瑟的美称。
金猊(ní):狮形的铜制香炉。猊,狻猊(suān ní),即狮子。
西楼:指作者住处。
孙竞称周紫芝的《竹坡词》“清丽婉曲”。这首《鹧鸪天》可以安得上这个评语。词中以今昔对比、悲喜交杂、委婉曲折而又缠绵含蓄的手法写雨夜怀人的别情。上片首两句写室内一灯荧荧,灯油将尽而灯光转为暗红,虽说是乍凉天气未寒时,但那凄清的气氛已充溢在画屏帏幕之间。这里从词人的视觉转到身上的感觉,将夜深、灯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况渲染托出。
“梧桐”二句,写出词人的听觉,点出“三更秋雨”这个特定环境;此系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词意:“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词直接写雨声,间接写人,这首词亦复如此。这秋夜无寐所感受到的别离之悲,以雨滴梧桐的音响来暗示,能使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感受更富感染力量。所谓“叶叶声声是别离”,与欧阳修的“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玉楼春》)异曲同工,都是借情感对声音的反应表达由此构成的心理影响。那“空阶滴到明”和“叶叶声声是别离”,同样都是为了更深入地刻绘出别离所带来的悲苦心情。
换头“调宝瑟”三句展开回忆,犹记当年两人相对而坐,伊人轻轻调弄弦索,自己则拨动着金猊炉中的香灰。两人低声唱起那首鹧鸪词,乐声悦耳,歌声赏心;这恐怕是聚首期间最难忘的一幕了。联系着这段美妙往事的纽带是这支鹧鸪词,仍然是音响,不过这是回忆中的歌声和乐曲声,并非现实中的秋雨声。下片回忆中的欢乐之音与上片离别后的凄凉雨声,构成昔欢今悲的鲜明对照,真是袅袅余音只能引起悠悠长恨了。
结末“如今”两句,是使词意转折而又深化的着力之笔。“如今”两字,由“那时”折回眼前。那时同唱小调,如今却独居西楼,唯闻风声萧萧,雨声滴滴;“不听清歌也泪垂”,以未定语气呼应上片末句,显示了词人心头的波涛起伏;自从别离以后,经常闻歌而引起怀人的伤感,记忆中的美妙歌声无时不萦回耳际,而在今夜那风雨凄凄、“万叶千声皆是恨”的情况下,即使不听清歌也就足以使人泪下而不能自止了。这里转折词意,也是为深化词意,暗示出从曲终人不见、闻歌倍怀人到不听清歌亦伤神的内心感情变化,以悬念方式道出对伊人的情之深,思之切。
周紫芝在另一首《鹧鸪天》词的小序里指出:“予少时酷喜小晏词,故其所作,时有似其体制者。”可以拿晏几道的《鹧鸪天》来作一比较:“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上片写昔年相逢于豪筵之前,下片叙别后思念。末两句先直说今夜重逢,本为久别再见,应该十分欢欣,只因以往失望次数太多,反而相对而不敢相信。一个“恐”字,转折词意,把惊喜怀疑的神情表现无遗,不仅道出相逢前相思之苦,而且通过疑真为梦,反映了目前的相逢之乐更是不同寻常。这种写法是直说而仍有转折,有感情起伏。
两者相比,这首词所采用的手法,如昔与今、喜与悲、正面说与反面说等等手法,做到委婉曲折而又含蓄深沉,确乎从小晏词变化而来。特别是末尾两句,以“如今”作为“昔与今、喜与悲”的转折词,以否定语气点出别离之苦,再相见之难,较直说更易引人深思。
古诗作者介绍
周紫芝 :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 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周紫芝《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 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 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 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踏莎行·情似游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踏莎行·情似游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踏莎行·情似游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踏莎行·情似游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 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 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 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踏莎行·情似游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踏莎行·情似游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 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雨过
江城子·夕阳低尽柳如烟
踏莎行·情似游丝
苏幕遮
鹧鸪天(七夕)
李太白画像二首 其一
戏蛙
五月二十九日对雨怀旧
生查子·春寒入翠帷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水调歌头·濯锦桥边月
道由于潜将游西菩问之路人则云过之已远
隋渠行
三月二十二日春雨终日
水调歌头 其三 丙午登白鹭亭作
岁杪雨雪连日闷题六绝 其六
雨馀便有秋意夜闻络纬声甚急
雨过凉甚
季共见和前
哭刘元素 其二
醉落魄
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岁杪雨雪连日闷题六绝 其三
题徐季功画二古木二首六言 其一
次韵何师与梅花二绝示刘凝远 其一
次卿与余终日坐竹间以何人有酒身无事谁家多竹门可款为韵余得上七字 其三
种德亭
五男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