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时间: 2023-02-23 栏目:古诗句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宋代 / 张孝祥

古诗原文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古诗翻译

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古诗解释

题解:此词原无题,乾道本题作“荆州约马奉先登城楼观塞”。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观塞”即观望边塞。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霜日:指秋天。一说秋天的太阳。明霄:明净的天空;晴朗的天空。蘸(zhàn):沾染,沾取液体。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鞘(shāo):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鸣鞘声:刀剑出鞘声。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

有无中:若有若无。

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尊:同“樽”,酒杯。酒器。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

酒阑:饮酒将尽。悲风:指凄厉的秋风。

古诗背景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的秋天,张孝祥出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八月开始驻在荆州。《宣城张氏信谱传》称:“荆州当虏骑之冲,自建炎以来,岁无宁日。公(孝祥)内修外攘,百废俱兴,虽羽檄旁午,民得休息。”据词原题及“霜日明霄”等语,推定这首词应当是乾道四年冬作于荆州。

古诗赏析

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此词当为作者任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的作品。“观塞”即观望边塞。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这首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上阕写观塞,下阕抒悲感。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霜日明霄”绘出晴空万里的秋日景象,降霜天气必是白色晴明的。“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荆州城东有长湖,“蘸空”之水或此湖水。这句写得水天空阔,下下辉映,是荆州郊野平原地带的实景。次句切合观塞,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氛。“鞘为鞭梢”。“绣旗”为绣有物状的军旗。响亮的鞭声,耀眼的红旗,俱是从耳目易感的对东西突出,故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切。“澹烟”句把视线展开,显出边地莽莽无垠的辽阔景象。如果说首句还是自然景象对作者感官的客观反映,这句可说是词人极目观望的深心感受,眼前景色,内心思绪,俱是一片茫茫。正如王维诗“山色有无中”,虽景象近似,而象外之意至为深远。东坡曾称柳永的“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谓“不减唐人高处”,对这句也可如此看待。

由观塞而自然地想到沦陷的中原,“万里”句即是观塞时引起的感慨。“烽火”为边地报警的设施,而中原一切自不待言,亦不忍言,只这样提点一下,可抵千言万语,这其间含有无限难以诉说的悲惨酸辛。“一尊”句承上启下,北望中原,无限感慨,欲藉酒消遣,而酒罢益悲,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不禁向风挥泪。“浊酒”为颜色浑浊的酒,常用于表现艰苦的生活中,微带有粗犷悲壮之意。范仲淹《渔家傲》云:“浊酒一杯家万里”。“戍楼东”,指作者所登荆州东门城楼“”东“字似非无意,实指南宋都城所在的方位。”挥泪“即洒泪,表现内心悲戚之深。秋风吹来,令人不寒而栗,感念中原未复,人民陷于水火之中,而朝廷只求苟安,不图恢复,故觉风亦满含悲意。

此词上阕描写望中要塞景色,明丽壮阔,其中景物也隐约隐呈作者的感情色彩,眼前一片清丽,而人的心情却深藏阴黯。下阕抒发感慨,从人的活动中表现。在读者眼前俨然呈现一位北望中原悲愤填膺的志士形象。整首词色彩鲜丽,而意绪悲凉,词气雄健,而蕴蓄深厚,是一首具有强烈爱国感情的小词,与其《六州歌头》同为南宋前期的爱国词名作。

古诗作者介绍

张孝祥 :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

张孝祥的名句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着同:著;玉鉴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 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 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着同:著;玉鉴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着同:著;玉鉴一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着同:著;玉鉴一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着同:著;玉鉴一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 张孝祥《湖湘以竹车激水粳稻如云书此能仁院壁》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着同:著;玉鉴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 星稀河影转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 星稀河影转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 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张孝祥的古诗

隐净山中大雨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

踏莎行(长沙牡丹花极小,戏作此词,)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满江红(于湖怀古)

青玉案(送频统辖行)

水调歌头·今夕复何夕

水调歌头·泛湘江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吴伯承生孙交游共为之喜凡七人分韵我亦从来识英物试教啼看定何如某得啼定字 其一

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念奴娇·过洞庭

送邵怀英分鲁直诗韵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得书字

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西江月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浣溪沙

临江仙

鹧鸪天·上元启醮

雨中花

请说归休好 其一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二郎神(七夕)

吴伯承生孙交游共为之喜凡七人分韵我亦从来识英物试教啼看定何如某得啼定字 其二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蝶恋花(怀于湖)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

浣溪沙·洞庭

忆秦娥

    【古诗句】栏目
  • 上一篇: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 下一篇: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