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花满市,月侵衣。

时间: 2023-02-27 栏目:古诗句

花满市,月侵衣。

宋代 / 姜夔

古诗原文

出自宋代姜夔的《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古诗翻译

街道上的风光,在纵情赏灯的时候,豪贵家的纱灯笼还未出门,门外的马儿已在嘶吼。我这白发苍苍的平民百姓,没有随从呼前拥后。只有相随作伴的小女,坐在自己的肩头。

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少年时的赏心乐事,老来却是悲凉的感受。来到繁华的沙河塘上,初春稍微有点寒冷气候,看完了灯的游人们,慢慢地朝家中行走。

古诗解释

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

正月十一日观灯:据周密《武林旧事》载,临安元夕节前常有试灯预赏之事。

巷(xiàng)陌:街道的通称。

纵(zòng)赏:尽情观赏。

笼纱:灯笼,又称纱笼。

白头居士:作者自指。

呵(hē)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

乘肩小女:坐在肩膀上的小女孩。

花满市,月侵衣:谓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侵:映照。

“少年”句:指作者的爱情悲剧。二十多岁时,姜夔在合肥曾有一位情人,后来分手了,但一直念念不忘,长久不得见,旧事上心头,无限惆怅。

沙河塘:地名,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南五里。

古诗背景

庆元三年(1197年)正月,当时词人已四十三岁,移家临安,依附于张鉴门下。姜夔在杭州见满市花灯,当空皓月,回忆起少年时元夕同游之乐事,而今情事已非,反成老来之悲,于是写下此词。

古诗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通过对比手法,反映南宋统治集团贪图享乐、昏聩腐朽和正直志士的清贫孤寂。“巷陌”两句写权贵们观灯的盛大场面。据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元宵”云:“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即灯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笼纱即纱笼。词人仅以七字概括了这些贵族公子外出观灯的气派,气象华贵,隽永有味,意境高远。正如况周颐所说:“七字写出华贵气象,却淡隽不涉俗。”(《蕙风词话》卷二)其所以达到如此艺术效果,主要是因为词人从侧面着笔,写出一个典型的细节,故能先声夺人,造成一种无形的美感。若从正面落墨,不知要费多少气力,然终不如此句的含蓄有味。“白头”二句,笔势骤转,写自身寂寥落寞,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纵赏”,表现了权贵们的贪婪恣肆。“未出”与“先嘶”并举,显示权贵们观灯场面的铺张与神态的得意骄矜。“白头”二句,笔势骤转,写自身寂寥落寞,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晚年贫寒落拓生活的写照,也是当时所有正直志士生平遭际的缩影。这两句正为“笼纱”句反衬:贵家子弟出游,前呼后拥;词人观灯,唯有小女乘肩其冷暖自知,悲欢异趣,固有不同矣。“乘肩小女”,旧有二说。《武林旧事》卷二“元夕”云:“都城自旧岁孟冬驾回,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绾者数十队,以供贵邸豪家幕次之玩。”系指歌舞艺人。黄庭坚《山谷内集》卷六《陈留市隐》诗序云:陈留市上有刀镊工,惟一女年七岁,日以刀镊所得钱与女醉饱,则簪花吹长笛,肩女而归。诗有“乘肩娇小女”之句。白石此处当用后一事,借以抒写穷中觅欢。苦中作乐之意,而笔锋也关顾到灯节舞队中的“乘肩小女”。吴文英《玉楼春·京市舞女》有“乘肩争看小腰身”之句,与《武林旧事》所记的“乘肩小女”舞队,同叙南宋临安灯节风光。此句中以“随”字暗射“呵殿”,这与晋代阮咸,当七月七日循俗晒衣,同族富家皆纱罗锦绮,阮咸独以竹竿挂大布犊鼻裈,云“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同一机杼,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惟解嘲,亦含激愤。

下片写身世悲感。先承上片写元宵灯市的繁华,以“花满市”三字总括。接着以“月侵衣”三字补述花好月圆的良辰,并带出“老来悲”的哀叹。“少年”句则是哀情乃是冷笔。以乐景写哀,则倍增其哀,以冷笔处理热情,其冷情心境固已自明矣。细细涵泳,这几句确实是动人的。这里所悲的“情事”没有点明,可能是壮志未酬的惆怅,也可能是婚姻爱情上的遗憾。结尾二句写夜深灯散,春寒袭人,游人逐渐归去,表现了词人在沙河塘上目送游人缓缓而归,顿生孤寒寂寥之感。这里的沙河塘,即首句“巷陌”的具体化查明具体地点;两个结句,也是与起首二句前后呼应的。来时巷陌马嘶,何其热闹;去时游人缓归,又何其冷清。这与李清照写元宵佳节的《永遇乐》“不如同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实有一种相同的说不出的痛。两相对照,视柳永的“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迎新春》),又是何种不同的心情。不过,相比于李清照词的凄凉、冷寂,柳永词的欢欣鼓舞,白石词更能化实为虚,空灵含蕴,所谓无限感慨,都在虚处。

”此词题作“正月十一日观灯”,乃写灯节前的预赏。但此词的主旨不在于描绘灯节的繁华热闹景象和叙写节日的愉悦心情,而在于抒写飘泊江湖的身世之感和情人难觅的相思之情。

古诗作者介绍

姜夔 :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

姜夔的名句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出自宋代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出自宋代姜夔的《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沉

出自宋代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

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菇蒲雨。 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

出自宋代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

出自宋代姜夔的《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沉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姜夔《过垂虹》

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 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

出自宋代姜夔的《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 我与先生,夙期已久,人间无此。 不学杨郎,南山种豆,十一征微利。云霄直上,诸公衮衮,乃作道边苦李。五千言、老来受用,肯教造物儿戏?

出自宋代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姜夔《姑苏怀古》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出自宋代姜夔的《暗香·旧时月色》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出自宋代姜夔的《疏影·苔枝缀玉》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缀玉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出自宋代姜夔的《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

姜夔的古诗

湖上寓居杂咏

点绛唇·祝寿筵开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齐天乐·蟋蟀

暗香疏影

长亭怨慢·渐吹尽

霓裳中序第一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庆宫春·双桨莼波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念奴娇·昔游未远

念奴娇·闹红一舸

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淡黄柳·空城晓角

扬州慢·淮左名都

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卜算子·月上海云沈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侧犯·咏芍药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十首 其八

钓雪亭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点绛唇·金谷人归

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疏影·苔枝缀玉

蓦山溪·题钱氏溪月

    【古诗句】栏目
  • 上一篇: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
  • 下一篇: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