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古诗翻译
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困窘和顺利的境遇全都经历过了。他俩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佣工。如果两位英雄都没有遇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他们与成汤和周武王偶然相遇,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到现几千年后的今天,没有谁能与他们一争高下!
古诗解释
浪淘沙令,即“浪淘沙”,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他是伊水旁的弃婴,后居莘(今河南开封)农耕。商汤娶莘氏之女,他作为奴隶陪嫁给商汤。后来,汤王擢用他灭了夏。伊尹成为了商的开国功臣。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辅武王灭商,封侯于齐。衰翁:老人。
穷通:穷,处境困窘;通,处境顺利。
钓叟:钓鱼的老翁,指吕尚。耕佣:指曾为人拥耕的伊尹。
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指伊吕二人若不遇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汤武:汤,商汤王,商朝的创建者。武,周武王姬发,周朝建立者。
风虎云龙:易经中有“云从龙,风从虎”,此句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
兴王:兴国之王,即开创基业的国君。这里指辅佐兴王。
争:争论,比较。
古诗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尧舜,宋神宗即位后,他有了类似“汤武相逢”的机会,可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首词当作于作者任宰相之时。
此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人生遭际和名垂千载的丰功伟业,并叹息君臣相遇之难,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布局巧妙,令人回味无穷。
起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伊尹,原名挚;尹,是他后来所担任的官职。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以“伊为氏,曾佣耕于莘(《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莘,古国名,其地在今河南开封附近),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他作为陪嫁而随着归属于商,后来得到汤王的重用,才有了作为。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传说他直到晚年还是因顿不堪,只得垂钓于渭水之滨,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猎,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辅文王,继佐武王,终于成就了灭商兴周之大业。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所以说他们“历遍穷通”;吕尚显达的时候,年岁已老了,所以称作“衰翁”。
封建时代的士人由穷到通,总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侥幸成分,也就是说,能够由穷到通的毕竟是少数,此并言“伊吕两衰翁”,伊尹佐汤时年老下否,书无明文,此是连类而及。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若使当时身不遇”。作者颇有自许之意。“若使”即假如。当伊、吕为耕佣、钓叟之时,假如不遇商汤、周文,则英雄终将老死岩壑。伊、吕是值得庆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运却是大可惋惜的,因为那些人没有被发现、被赏识、被任用机会,他们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没了的英雄。
下片,“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经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对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随着虎出现,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伊、吕有真实的本领,果然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这样,才真正称得起是人才。因这这是问题的实质之所在,所以“兴王”一句在全词中是很有分量的。
结尾,也是对这一句的引申,说伊、吕不仅功盖当世,至今超越千载,也没有人能够与之匹敌。在歌颂伊、吕的不朽功业的背后,伊、吕的遭适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
古诗作者介绍
王安石 :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水一作:一手)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伯牙》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王安石《初夏即事》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王安石《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一作:征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王安石《江上》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泊船瓜洲》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将母》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王安石《送和甫至龙安微雨》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王安石《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水一作:一手)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一作:
南荡
登宝公塔
午枕
详定试卷二首
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
桂枝香·金陵怀古
古松
别鄞女
北陂杏花
泊船瓜洲
呈柳子玉同年
次韵和甫咏雪
登飞来峰
郊行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三耕牛
次韵唐公三首 其三 旅思
贾生
寄慎伯筠
将母
出郊
元日
悟真院
筹思亭
梅花
朱朝议移法云兰
书湖阴先生壁
赠曾子固
天童山溪上
秦淮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