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时间: 2023-03-24 栏目:古诗句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宋代 / 辛弃疾

古诗原文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古诗翻译

山前灯火闪烁,快到黄昏,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鹧鸪声响起的地方住着数户山村人家,我在冷清的潇湘道上喜逢故人。

少年时也曾学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风度潇洒镇定自若地指挥千军万马与敌鏖战。如今虽然憔悴落魄,但我要像宋玉那样作《招魂》赋招回失去的灵魂,自古以来书生多是无用之辈,读书多反而误了自身。

古诗解释

耒阳:县名,即今湖南耒阳。

推官:州郡所属的助理官员,常主军事。

数家村:几户人家的村落。

潇湘:湖南省的潇水和湘江,这里指湖南。

遭:路遇。

纶巾:有青丝带的帽子。羽扇纶巾是魏晋时代“儒将”的服饰。

鞍马尘:指驰骋战马。

憔悴:指衰老。

儒冠:读书人戴的帽子,指代书生。

身:自己

古诗背景

淳熙六年至七年(1179~1180),辛弃疾正在湖南安抚使任上。一次,在湖南耒阳道上,遇到了故友张处父,倾盖相接,把襟话旧,写下了这首词。

古诗赏析

上阕头两句,通过描写昏暗浮动的景象,来衬托作者飘然不定的心理状态。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南宋议和派当权后,排斥忠良,陷害贤能,使得朝政黑暗,词人抗金救国的理想,难于实现。因此他在另一首词中写道:“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而此词的这两句,用昏暗的夜色,与山头飘来飘去的浮云,构成一种暗淡浮动的意象,巧妙地与词人的心理状态结合。首句“欲”字,用得绝妙,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这两句笔法纯熟,自然天成,把山村的景象,和盘托出。

第三句,在心理描写上,比前两句又深了一层。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好似“行不得也哥哥”,令人寒心。作者黄昏的山村,听见“鹧鸪声”,是在表现他对前途的忧虑,衬托他的凄凉心境。第四句笔锋陡然一转,写词人遇见老友——张处父,立即转忧为喜,气氛也随着由沉闷转为轻松愉快。“潇湘逢故人”,化用梁代柳恽的诗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江南曲》),承上启下,紧扣词题。

下阕全用典故,上承“潇湘逢故人”一句,写作者见到友人,不免要倾诉衷肠,回首往事。下阕前三句回忆,作者借三国时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指挥三军的周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的潇洒形象,巧妙地比喻他当年抗击金兵时的潇洒风度。词人抚今思昔,心潮澎湃,不胜感慨。他当年渡淮南归,正是为了在恢复事业中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不料后来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抗金的奏策,如同废纸一样,无人问津,因而,他发出“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的悲鸣。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两句,是词人蘸着血和泪写的,向南宋议和派迫害爱国志士提出强烈控诉,表现出作者极其痛苦和复杂的心情。词人认为,他之所以会弄到如此丧魂落魄、疲惫不堪的境地,大概由于自己是个儒生的缘故。似乎,他百思不得其解。“招魂”,是《楚辞》的篇名,词人使用此典故,表明自己满腹哀怨牢骚。“儒冠多误身”,是借用杜甫的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来表现自己落魄蹉跎的遭遇。最后两句,语调低沉,感情凄怆,读之令人垂泪,引起了对词人的无限同情。

古诗作者介绍

辛弃疾 :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

辛弃疾的名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的古诗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归浮梁)

西江月·人道偏宜歌舞

青玉案·元夕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清平乐·村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西江月·千丈悬崖削翠

西江月·秀骨青松不老

一枝花(醉中戏作)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西江月·八万四千偈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金粟如来出世

鹧鸪天·白苎新袍入嫩凉

昭君怨·人面不如花面

定风波·野草闲花不当春

江郎山和韵

太常引·仙机似欲织纤罗

破阵子·赠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满江红·紫陌飞尘

定风波(杜鹃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鹧鸪天·莫殢春光花下游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菩萨蛮·旌旗依旧长亭路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念奴娇(赠夏成玉)

    【古诗句】栏目
  • 上一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下一篇: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