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时间: 2023-03-31 栏目:古诗句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宋代 / 苏轼

古诗原文

出自宋代苏轼的《南歌子·寓意》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古诗翻译

下雨了,天色暗了下来,一开始怀疑是夜色降临。雨过后,风儿转了向,忽然向人们报告天已放晴的好消息。天空飘着淡淡的云彩,殷红的夕阳挂在山峰上,显得一片明朗。一丛丛小草、柔软的沙地、溪边的山路,轻捷的马蹄。

早上从酒中醒来,却还感到疲困,还得马不停蹄,而不能歇息下来做个美梦。虽然身在蓝桥,但是哪里找得到梦中情人,只有多情的流水陪伴着人行走。

古诗解释

南歌子:词牌名。唐教坊曲。又名《南柯子》、《凤蝶令》等。有单调、双调两体。双调又有平韵、仄韵两体。宋人多用平韵体,此词用平韵体。

斜照著山:斜照,夕阳,斜阳。著(zhuó)同“着”,附着,紧挨。

卯酒:早晨所饮的酒。

仙材:据刘尚荣校证《傅干注坡词》此词注三云:“西王母日:‘刘彻好道,然形慢神秽,虽语之以至道,殆恐非仙材也。’故郭璞诗日:‘汉武非仙材。”(刘按,事详《汉武内传》,见《文选》卷二十一《游仙》诗并李善注。)

蓝桥何处觅云英:晚唐裴铏《传奇集·裴航》载,唐穆宗长庆年间,落第秀才裴航出游后回京途中,遇到仙女樊夫人,从她的赠诗中模糊地了解到另一仙女云英及“神仙窟”蓝桥。后经蓝桥驿附近,巧遇云英,几经周折,终于与云英成婚。其后裴航也得道成仙。

古诗背景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在凤翔通判任的苏轼赴长安,往岐山,过宝鸡,重游终南山,游途中遇到晴雨变化,苏轼由景生情写下该词。

古诗赏析

这首词写于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任湖州(今属浙江)知州期间。词中描写了酒后赶路的片断小景,清新而富有情趣。此词通过作者于江南水乡行路途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在宦海沉浮中的复杂感受,抒发了人生之不得成仙而去的感。

上片首句描写雨后初晴的景象:由于夜来阴雨连绵,时辰到了,不见天明,仍疑是夜;待到一阵春风把阴云吹散,迎来的已是晴朗天气。“淡云斜照著山明”,把清晨阳光透过淡云

斜照远处山色的景象表达得贴切而有神韵。“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这一句写得清新轻快,表达出作者春朝雨后乘马行于溪边路上之情味。此句由景及人,勾勒出一幅清丽优美的山水人物图。下片借传奇故事而抒情,寓意深远。“卯酒醒还困”一句,写作者早晨饮酒,仍感困倦,非因路途劳顿,而是夜间寻仙梦境使然。“蓝桥何处觅云英”这一问句,借用唐代裴航遇仙女云英之典故:唐人裴铏所作《传奇》中,有一篇题作《裴航》的小说,故事离奇曲折,略谓:裴航下第归,与一仙女同舟,得其所示诗,有云:“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及至蓝桥驿,下道求浆,得遇云英,云英,女仙之妹也。裴航经历访求玉杵臼、捣药服食诸曲折,终得结褵而升仙。苏轼此词中所谓“仙材”,即指蓝桥而言;所谓“梦不成”者,谓神仙飘渺不可求,故有“何处觅云英”之感叹。最后,作者觉得路边的溪水也还是有情的,这就是“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这首词的结尾一句——“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与李煜笔下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在流水这一无情的客体中赋予主体的种种情思,读来意味深长,余韵不尽。欲成仙而不得,从梦境回到现实,空对流水惆怅不已,这正是词人孤寂、落寞、凄婉的心绪之写照。从词的意境中,可以看到佛老“静而达”的因子,而无“超然玄悟”的神秘色彩。虽有梦境与幻觉,但终归现实。

古诗作者介绍

苏轼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

苏轼的名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出自宋代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苏轼《浣溪沙·端午》

出自宋代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出自宋代苏轼的《赤壁赋 /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端午》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

出自宋代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出自宋代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苏轼《赵昌寒菊》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出自宋代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看一作:望)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苏轼的古诗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洗儿诗

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

书戴嵩画牛

六幺令·天中节

闻洮西捷报

赠王子直秀才

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临江仙·夜归临皋

留别廉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次荆公韵四绝 其三

初入庐山三首

独觉

和陶桃花源,并引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二

闻子由瘦?儋耳至难得肉食?

赠刘景文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戏作种松

嘲子由

南歌子·琥珀装腰佩

夜梦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渔父·渔父醒

题西林壁

墨花(并叙)

颜乐亭诗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

    【古诗句】栏目
  • 上一篇: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 下一篇: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