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人间有味是清欢。

时间: 2023-05-16 栏目:古诗句

人间有味是清欢。

宋代 / 苏轼

古诗原文

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古诗翻译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古诗解释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刘倩叔:名士彦,泗州人,生平不详。

南山:在泗州东南,景色清旷,宋米芾称为淮北第一山。

媚:美好。此处是使动用法。滩:十里滩,在南山附近。

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

漫漫:水势浩大。

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午盏:午茶。

蓼(liǎo)茸:蓼菜嫩芽。

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

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在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辉。俨然成了一幅淡远的风景图画了。一个“媚”字,尤能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摇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豪气的表现,精神境界的高人之处。

“入淮清洛渐漫漫。”第三句是说,眼前入淮清洛,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

上片结句寄兴遥深,一结甚远。句中的“清洛”,即“洛涧”,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在临淮)不近,非目力所及。那么词中为什么提到清洛呢?这是一种虚摹的笔法。作者从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青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在这里显然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含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归隐林泉的寓意在内。

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日气氛和诱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午盏,指午茶。此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铒等,称“春盘”。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古诗作者介绍

苏轼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

苏轼的名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出自宋代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苏轼《浣溪沙·端午》

出自宋代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出自宋代苏轼的《赤壁赋 /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端午》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

出自宋代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出自宋代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苏轼《赵昌寒菊》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出自宋代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看一作:望)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苏轼的古诗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洗儿诗

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

书戴嵩画牛

六幺令·天中节

闻洮西捷报

赠王子直秀才

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临江仙·夜归临皋

留别廉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次荆公韵四绝 其三

初入庐山三首

独觉

和陶桃花源,并引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二

闻子由瘦?儋耳至难得肉食?

赠刘景文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戏作种松

嘲子由

南歌子·琥珀装腰佩

夜梦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渔父·渔父醒

题西林壁

墨花(并叙)

颜乐亭诗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

    【古诗句】栏目
  • 上一篇: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下一篇: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