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气生财,如沐春风。一些成功的企业,譬如著名的百货公司,训练员工以客为尊,提示大家要时常面带笑容,才能带来生意兴隆。
2、听别人说话时,要以说话人的心态聆听——听年轻人的话,用年轻人的心态聆听;听老年人的话,用老年人的心态聆听——即得人事圆融。
3、我信仰早晨,生命为早晨而张扬。早晨是新生的开始,早晨是理想的跑道,早晨是奋斗的号角,早晨是成功的序曲。从光明的希望中出发,披着灿烂的朝霞飞翔,我灵魂愉悦,内心坚定。不管前面是朗朗乾坤,还是荫翳蔽日,都不能影响我前行的脚步、必胜的信心。
4、天下的米一个人吃不完,天下的事一个人做不尽。同样的,一个人也无法成就天下所有的功业。
5、灾难从何而来?是来自我们人类,是我们自己破坏了宇宙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
6、学佛而能以般若智慧求觉悟,即是从生活禅进入禅生活的过程;学佛而能以慈悲精神度众生,即是从禅生活回到生活禅的过程。
7、【佛心禅语】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利他,就也都会得到自利,这便是所谓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8、【腮红】约会时打造甜美的腮红很重要,就好像红苹果一般,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出这样的腮红首先用大号腮红刷蘸取桃粉色系腮红,在笑肌处画圆打底,令整体腮红呈现自然的圆形,然后在颧骨最高点处轻点深一度的腮红,并由内而外渐渐晕开,打造仿佛从肌底透出来的红晕感。
9、【佛心禅语】 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楞严经》
10、【冬】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北风呜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旷野地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能刺穿严严实实的皮袄,更别说那暴露在外面的脸皮,被它划了一刀又一刀,疼痛难熬。
11、人生的道路究竟从何而来?目标又何在?在学佛的境界里明白地显示,它是一条至纯至诚,与真理相合的正确道路。我们要走上这条道路,必定要诚心求佛道;理在内、行在外,诚于中、形于外,一切举动配合自己所了解的道理。设若只为装饰自己的名位,道就不纯不诚,自然也无信可言了。
12、【天天禅语】人人付出一份爱,能转危机为生机,转祸为福。
13、学会宽容,便是真的领悟了生命的内涵,便能站到比别人更高的位置,看问题和处理事来也会比别人更加透彻有效。
14、处世要诚信,待人要和睦,不处心积虑算计别人,不因嫉妒而容不下别人,进而奉行“三好”运动,人人“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带动社会善良风气。
15、其实,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比自己优秀的对手”、“比自己成功的方法”等,并不会让我们变得不如人,相反会因此而发现他人身上许多自己所没有的优点。
16、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1、【天天禅语】随分随力,涓滴爱心可累积成就大业。
2、今生只想拥有一种能力:对生命心存感激,对生活心满意足。感激和满足,是一种不管事情大小都感到高兴的能力。知足常乐。
3、父母的问题,会影响子女的情绪;子女身体不适或
4、当我们心怀龌龊,常常讲人是非时,我们身上处于阴性场态,难免招惹是非。
5、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维摩经》卷中,佛道品
6、【佛心禅语】 莫以恶小而为之 佛说:“不可轻视小恶,小恶也会遭到报应。莫轻视小善,小水滴不 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
7、得失不计较,有无不比较。(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8、【佛语禅话】对人和睦才能欢喜、自在地过日子。
9、大悲是一切诸佛菩萨功德之根本,是般若波罗蜜之母,诸佛之祖母。(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
10、悟,虽只一刻,但要能历经长期的修持,修道者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 验,凡事耐烦,这才是学者应修的第一课。
11、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佛说三转经》
12、善知识者,即是得道全分因缘。《付法藏因缘传》卷六
13、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14、【佛心禅语】 人活一生,醒悟的少,疑惑的多,而最大的疑惑就是无法认清自己。
15、【无价宝与大智慧 欲求无价宝,必须下沧海;欲得大智慧,师书加自悟。
16、“无漏通”又是什么?师言:“学佛不要妄求神通,最重要是能断尽烦恼。接受佛法后能身体力行、发挥菩萨的精神,这种‘无漏通’才是学佛者所应求。假如能修到无漏通,心自然能通达无碍;心通则万事皆通,如此,又何必盲目地追求神通?”
1、【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智慧,是心宽念纯、海阔天空,用爱拥抱大地苍生。
2、若人无瞋恨,骂辱以加者,清净无结垢,彼恶还归己。犹如土坌波,逆风还自污。《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54经
3、俗话说,世上只有第七,没有第一。我的幸福感来自了然这个道理。没有必要一定比个高低,只要真正努力过,就已足够。决定结果的因素往往很多,有些并非人的意志所能左右,与其沾沾自喜,与其耿耿于怀,不如享受努力的过程。
4、【佛心禅语】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他心灵纯净得一尘不染,凡人之所以是凡 人,就在于他心中的杂念太多,而自己还蒙昧不知。所以,圣人了悟生 死,看透名利,继而清除心中的杂质,让自己纯净的心灵重新显现。
5、以无护为方便圆满戒度,犯、无犯相不可得故。《大般若经》卷三,学观品
6、顺其自然并不是消极地去等待,并不是听从命运的安排,顺其自然是寻求生命的平衡。
7、【经典禅语悟道】 要经常做些慈悲的事情,不要因为懒惰而不去做(慈悲的事)。
8、一切诸法毕竟寂灭,心寂灭故,名究竟毗尼。一切诸法我不可得,无染着故,名不悔毗尼;一切诸法本性清净,无颠倒故,名最胜毗尼;一切诸法如如实际离诸见故,名清净毗尼;一切诸法不来不去,无分别故,名不思议毗尼。《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
9、若不能将法与生活融合,各座修法即变成脚绊。(唐)莲花生《空行教授》
10、佛说:菩萨应该这样端庄稳重:对世间可惊可怖的事不惊不怖。
11、死者弃身,其行不亡。譬如种谷,种败于下,根生茎叶,实出于上。作行不断,譬如灯烛,展转燃之,故炷虽消,火续不灭。行有罪福,如人夜书,火灭字存。……人死神去,随行往生,如车轮转,不得离地。《佛说孛经》
12、【天天禅语】慈悲要从内心启发,造福要用身体行动。
13、得利不施失后悔。得到利益(生活富裕)时,不知布施(广结善缘),等到钱财失去(无能无力),才后悔未能及时布施结缘,又于事何济呢?
14、自我管理,就是每个人应对自己负责、管理好自己。
15、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切地存在于你的心中,它比你热爱的朝霞灿烂,比你喜欢的晨歌嘹亮。它将你从黑夜唤醒,它带你穿过黎明的山峰,它伴你涉过如水的梦境。你的灵魂和它一起飞越,你的思想因它奔向无垠,你肉身所触的世界也l因它充满激情和欢悦。它的名字叫希望,它的爱不分彼此没有分别。
16、凡夫众生,孰能无过?吾人自懵懂无知而至体认世事,不论有心或无心之过错,皆须
1、要用善的方法,去战胜不善的人。南传《佛教格言·胜利品第八》
2、真实义者,微妙寂静,足涅槃因。言说者,妄想合,妄想者,集生死。大慧,真实义者,从多闻者得。大慧,多闻者,谓善于义,非善言说。《楞伽经》卷四
3、【心灵禅语】 比喻是什么样的材料,就放在什么地方。
4、【佛心禅语】 一个有思想和远见的人,只有依靠自己,独闯大业,才能培养做事能力。敢于放胆一搏,就不愁夹缝里挤不出一条生路来。
5、一相三昧者,……专念一佛,不舍是缘。如是菩萨于如来相及世界相了达无相。常如足观,如是行,不离是缘,是时佛像即现在前,而为说法。《华手经》
6、说话的艺术,言必契理,言可承领,言则信用,言无可讥。
7、前世,我是那汉水边迎风而立的女人,在苍苍蒹葭的摇曳间轻扬笔墨,依香而吟,静书着一份澄澈若水的禅心。
8、佛不是只供人谈论的哲学和理论,佛是艺术的生活,佛是超越的本心,佛是一种广博的爱心善念。
9、生活中无处不在都可以布施,点点滴滴中,你的布施活色生香!
10、【佛心禅语】 真正的富足从心底来,如果心是空虚的,再多的财富也填充不了。
11、才华洋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达到目的,很快就获得世俗的满足;另一方面,却因所求没有止境,不易寻得内在的圆满,才华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
12、大心菩提心,诸心中最上,解脱一切缚,具足诸功德。《大宝积经》卷九十六,勤授长者会
13、只要内心净化,当下就是佛国净土。(当代)星云《佛光教科书-佛光学》
14、人文是生命的结晶,人格的升华,也是慧命的成长。
15、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于其中间,若彼欲贪,是其系也。《杂阿含经》卷九,第235经
16、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有能为道者矣。《四十二章经》
1、信有十分,疑有十分;疑有十分,悟有十分。(宋)佛迹颐庵真禅师《禅关策进》
2、禅师将毯子换成光滑的木面,小球滚动了很远的距离才停。
3、狗急了会跳墙,人急了往往会有创意。要感谢给我压力的人,有些压力会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厚实。
4、只有不因别人的看法而违背自己的心意,尊重自己的行为方式,做真正想做的事,才会达到快乐洒脱的人生状态,如燕子一样轻盈自在。
5、如爱其子,一切亦然;如爱自身,一切亦然。《大宝积经》卷五十二,菩萨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