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天禅语】人格升华,需有成人之美、包容之德。
2、法界众生界,究竟无差别,一切悉了知,此是如来境。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其性本清净,开示诸群生。《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3、【天天禅语】我们从无始以来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被贪、嗔、痴三毒所折磨,被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所煎熬,就像一个严重得病的患者一样非常可怜。如果缺乏善知识的引导,也没闻、思、修佛法,根本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无法证得心的本来面日——白生智慧。
4、【去除三毒】佛法很简单,只要去除贪、瞋、痴三毒,就可以明心见性。生烦恼多,所以佛陀才开启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
5、风风雨雨弘法,平平常常念佛;安安静静往生,自自然然成佛。
6、【佛心禅语】 名利有代价,看得淡才得解脱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同样,最大的名利就是忘记名利。
7、【哲理小故事】从前有个阿修罗王,他看见太阳、月亮都很明亮,就想用手去遮住它(这就是日蚀或月蚀)。而那些没有知识的普通人(看到月蚀就打狗,以为是天狗吃了月亮),狗并没有什么罪过,却要把罪责横加在狗身上。
8、已得人身不思正法,如至宝山空手而归,实在是无意义的事。(宋)冈波巴《宝鬘集》
9、真诚修行身心并重,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修身先修口,修心胜修行。
10、静者心清,杖藜蹑屐,往来穷谷大川,南郊野寺,听禅暮鼓晨风。
11、一个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自然不敢做丧理败德的事情。所以,修行学佛一定要有惭愧心,知羞耻。
12、养好你的大气,大气不是性格,是一种人格魅力,相信你。大气是一个人的气质或气度,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外观表现,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对外散发的一种无形的力量。
13、【佛心禅语】 入迷称作失,人悟称作得。得失在于人。真正了悟了人生道理,即便在喧嚣红尘中,心也能逍遥于山谷,放旷于城镇,精神则是超脱的。
14、犹如劫火坏世间,烧尽须弥并巨海,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雨宝摩尼珠;忏悔能延金刚寿,忏悔能人常乐官;忏悔能出三界狱,忏悔能开菩提花。《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15、【天天禅语】生命健康需要活动,慧命健康需靠精进。
16、因缘福报知足常乐,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
17、人在健康时,应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则一旦病障现前,身心不得自在时,子媳再孝顺也只能尽人事。
18、【佛心禅语】 “非宁静而无以致远。”诸葛亮如此告诫幼子。静是什么?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大胸襟,也是大觉悟,非丝非竹而自恬愉,非烟非茗而自清芬。
19、【佛心禅语】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日:“落花随水去。”日:“意旨如何?”师日:“修竹引风来。”——《石霜庆诸禅师》
20、【人生三大支柱】 人生有三大支柱:一是生命健康,二是精神信仰,三是物质基础。
1、每个人都有能力慈悲,要把慈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不见身,不见心,心无所念,是名菩萨真实精进。(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七
3、【佛心禅语】 觅心无处更何安?嚼碎通红铁一团。纵使眼开张意气,争如不受老胡谩。——《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4、【佛心禅语】 面对无心犯错的人,要知道,他正陷在深深的内疚中,这时哪怕只是 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轻轻的安慰,都足以融化他心里的冰雪。同样,如 果你是那个犯错的人,不要把自己囚禁在无形的牢笼之中,如果这个错误 可以弥补,就去做点什么,独自懊恼是最无益的事。
5、【天天禅语】若以负面的心态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灰暗、不光明的;若以正面的心态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实、且光明的。
6、【佛心禅语】 佛日:“父母恩德,无量无边。”
7、三世诸世尊,大悲为根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一,现病品
8、须要大小显密圆融总摄而修,……须
9、天见宝庄严,人见为清水,鱼见为窟宅,鬼见为脓血。《顺正理论》卷五十三
10、人应有卷起裤管下水的勇猛心。如果已经站在水中了,就不必担心流汗或下雨。
11、【天天禅语】无论人生长短,只要真实地付出善念,就是很美的生命乐章。
12、高尚之士,不以名位为荣;达理之人,不为抑挫所困。(宋)佛鉴禅师《禅林宝训》
13、身体疲倦,卧眠是最好的休息。心灵疲倦,寂静是最好的休息。
14、【佛语禅话】佛云:“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是自己的敌人,行善与作恶的时候,自己是自己的证人。
15、能动能静,能近能远。俗语说:“在家干日好,出门一时难。”诚然,由于语言及习俗,出门不如在家习惯方便,所以,当我们出外旅游参访时,除了要能动态地跋山涉水,也要能静态地欣赏、观察,我们要用心研究近处的,也不放过机会去了解远处的,处处用心时时留意,随时随地都是学问,都有宝藏。
16、【佛语禅话】到德是本分事,礼仪是做人的规则。
17、人人做自己的警察,也做社会的警察,共同来维持秩序。(当代)星云《如何建设人间净土》
18、【随缘消旧业】做任何事,不要受一点小挫折即意志尽失。云:「入我门不贫,出我门不富。只要大家提起佛弟子的勇猛信心,该来的业障都能欢喜接受,则能随缘消旧业。报受尽,业障亦会随时间而消失。
19、在人际交往中,偏执于“我是对的,错的是别人”,毫无意义,关系的疏离,感情的疏淡,却是实实在在的损失。为了无意义的偏执而蒙受损失,显然并不明智。
20、我是我自己的朋友也是敌人,我是我的合
1、有这样一个微博,每篇博文都唯美纯粹,仿佛叶尖的晨露晶莹欲滴。博主是一位商务人士,每天奔波于都市的红尘。该博主的博文大多完成于工作中的小憩,宁静的深夜,甚至红绿灯前的等候。博主说自己是诗意控,行者凝思: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诗意控是个多么陌生又何等令人神往的境界!
2、慈悲是完全放下自我为他人着想的一种境界,也是修炼人彻底放弃情欲之后所产生的纯净善念。慈悲之光威力无比,它能融化人世间一切不善的物质,照亮宇宙的任何一个角落。
3、若见恶不遮,非法便滋长,遂令王国内,奸诈日增多。《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八,王法正论品
4、已不记得从何时起一开始相信所谓的缘,是走过禅林时无意中瞥见那一朵青莲,还是不经意间铭记你跪坐佛前诵经的安然。
5、“执著”就是在事物本身以外人们强加上去的种种分别计执。如其本来地认识一切事物,那就是中道。
6、爱惜、培育子女是责任;孝顺、供养父母是本分。
7、【佛心禅语】 世人常常在获取名利之时喜不自胜,却不知有身处名利巅峰的喜悦,就必定有从巅峰跌落下去的苦楚。名利本就虚幻,再高的权位,总有退位的一天,再多的金钱,也总有散去的一刻。看透了这一点,就能在高处不忘形,低处不消沉,无论富有还是穷困,都能保持平和之心。
8、知足常乐,内心平静,胸怀豁达,气如百川。就会体验到一种真爱,一种平凡,一种幸福,一种感觉,一份禅意。让生命如诗如画,清纯如珠,内涵丰盈,浓郁芳香。
9、如何过得自由自在,能够“享有”,又何必“拥有”?学习“吃亏”,就能讨“便宜”。
10、【关怀与祝福】 真挚的关怀与祝福,也是最好的布施。
11、毗卢以普贤为身,普贤以众生为身。若以众生为心,是为荷担如来正法矣。(明)憨山《示玄津壑公》
12、我们应为别人的成就生欢喜心,视他人的成功犹如自己的成就,这就是菩萨心。常常抱持利益众生之心,就可永远不离喜乐。
13、即使你拥有再多的财物,不幸遇到一场火灾,转瞬之间家当化为灰烬;遭逢台风水患,风云变色立时冲毁流失;盗贼与贪官污吏,更使你防不胜防,随时可能窃取、掠夺你的财物;亲如儿女,生若不孝,则会把家产挥霍荡尽。所以说一个人不可能自主自己的财物,因为财物原是为“五家”所共有的。
14、【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自古至今,功名就好比是一根鸡肋骨,食之无肉却不舍得将它抛弃,殊不知,它的美味正是招灾惹祸的根苗。
15、【天天禅语】有慈悲心,就是佛心;有爱心、毅力,投入为人群付出,是菩萨心也是菩萨行。
16、我国儒家主张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也就是佛教所谓的五戒—一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17、所谓“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不去理它,烦恼自然就不起作用。
18、【佛心禅语】 佛能包容天下事 你包容别人,别人包容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帮助你,这是永远不变 的真理。
19、【佛心禅语】 如果影响不了别人,就做你自己该做的事吧。——证严法师
20、见怒能忍,是为梵行;至诚安徐,口无粗言,不瞋彼所,是谓梵行。《法句经》卷一,慈仁品
1、故佛说正法,如牝虎衔子:执真我为有,则为见牙伤;拨俗我为无,便坏善业子。(古印度)世亲《俱舍论》卷三十
2、极凶大恶,莫过于自我心中的烦恼贼:它常在我们毫无防备之下,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3、真该妄本,行无不修;妄彻真源,相无不寂。(唐)法藏《修华严妄尽还源观》
4、心老了以后,往往会喜欢一些沉静下来的东西,比如书法、绘画,比如戏曲。因为不再有生活的节奏与韵律了,也渐渐失去争先恐后去要什么的意味。雪小禅《瘦金体》
5、【佛心禅语】 人生短暂,假如在这有限的生命中还不停计较和困惑,那么不但难以解脱而且必定虚度此生。人生自在适意即可。
6、云淡风轻,静心聆听,那一曲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一份禅意,一份恬淡,一份空灵,一份悠然。
7、【佛心禅语】 生活于世,切忌人云亦云,心无主见。丧失了个性,也就丧失了一切。佛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智慧。佛告诉我们,人生的种种痛苦是盲目追求“虚幻”的结果,破除虚幻,就可以达到真正的快乐。
8、此方等经,是诸佛眼,诸佛因是得具五眼,佛三种身,从方等生。《观普贤行法经》
9、听法后,能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谓之“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