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虽然戒律中的罪行是微妙的,但忏悔是干净的。犯十善戒虽然复忏悔,三恶不除。(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46
2、区别在于能否控制好自己的心。学会了平常心,用平常心对待世间无常,反而能得到解脱。
3、爱无过自己,财无过谷,光明无过慧,萨罗无过见。《杂阿含经》卷36,第1006卷
4、爱他人,尊重他人,接受他人,包容他人,是建设生活幸福,美化生活不可或缺的药石。
5、不真实的法则来源于缘生;真实的法则,不从缘起;如来法身,身体是真的,叫涅盘。《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卷
6、不管僧信,不背叛国家,私通敌国,泄露国家机密,造谣,不陷入危机。
7、把财产扔进水里是不干净的。比如很多寺庙附近都有水池,据说投资水可以增福。其实这是不干净的布施,没有福气。
8、被称为遍计性,相依他起,名二俱遣,是第一义。《大乘密经》卷下,阿赖耶微密品
9、即心即佛自由常乐,色不迷人,酒不醉人;祸福无门人自招,即心即佛人自由。
10、慈济委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举止:右肩荷担佛教精神,左肩荷担慈济形象,胸前佩戴自己的气质。
11、【乌鸦反馈天地,悲母恩情高于山】1.古来痴心父母多.学会爱父母.父母是你要感恩的第一个人。
12、【最禅意的句子】所谓悲伤,不是时间长了难度,而是心思卡住了。
13、信佛不是要求财富、名声和财富,而是要让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信心,培养毅力,发挥勇气,训练自己尊重和自我完善,不依赖他人。
14、因为果抱不是固定的,不是静止的,不是注定的。因为果抱随着生命主体的作用而变化。
15、欲!我知道汝本:意从思想生,我不想汝,就汝而不有。《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16、尊重人权,尊重和保障生存、参政、财产、自由、文化、智慧、信仰等。
17、吹嘘自己,鄙视别人,因骄傲而渺小。《经集》第一品,第七章《无种姓经》
18、比如种子不同,生果不同,业力不同,众生刹不同。《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1、若诸法实有,则不应以心知故有。若以心知故有,则不有。(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五
2、明者有四个不需要:邪恶的朋友,奉承的大臣,恶魔的妻子,不孝的儿子。《佛经》卷一
3、慈悲的心可以交流无限的能量;慈悲的行为可以产生无限的能量;慈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
4、真正的幸福和幸福不一定来自物质文明,而是来自健康和充实的精神世界。
5、是起源,无始来,理成性,名法性。(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十
6、人有同情心,也懂得感恩。人生如寄,我们的人生是借来的,迟早要还。感恩是人的本性。
7、高居俯视,听政万方,沉默不动,感通无阻,言不虚发,一切自成。四十华严卷十二
8、行事和生活不以自己的爱好和喜恶为标准,不能陷入要有与佛教、常住同体的观念。
9、已经放弃了重担,不应该再取了。重担是大苦,放弃是大乐。《杂阿含经》卷三,第6514卷
10、慈悲济世的志向,能激发社会人心的良知良能。多一个慈济人,社会就多一个好人,所以要推广。
11、我是因为空虚,外界和我融为一体,风心显境自由,任何实现都随意。弥勒日巴大师歌集
12、法性遍布一切,一切众生和国土,三世无余,无形而可得。《华严经》卷28,十回向品
13、若所有出家前起恶心的人,与过去、未来、现在的诸佛前无异。《大方广地藏十轮经》卷五
14、麻烦的根源当事情发生或面临新的情况时,普通人往往会担心得失,这是麻烦的根源。
15、如果人们观察到真相空,他们可以摧毁一切重罪,就像风和火一样,他们可以燃烧无限的草木。《心地观经》卷三,报恩
16、【佛心禅语】 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能力布施,为社会做一些有用的事情。-郑石岩
17、原夫真正参与实悟的人,必须先敲打自己,发光本有灵明;之后一定要遇到人,彻底调查向上的巴鼻。(明)惠经《寿昌无明和尚语录》卷4
18、丈夫的英雄,圣贤的基础;圣贤,佛的阶梯。(明)《灵峰宗论》卷二之四
1、诸法无真实,妄取真相,是故诸凡夫,轮回生死狱。《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的赞品
2、【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用菩萨的智慧看待家人;用父母的包容照顾世界。
3、学习会扼**的灵性,让人走上不归路,无论是世界知识还是佛教知识。只有信仰才能控制知识,而不是知识才能脱离信仰。
4、面对美味的食物,心说不能多吃,嘴还凡夫对自己的约束是无能为力的,如果弥陀的约束是有力的。
5、思考,胡思乱想;语言,胡言乱语。浑浊的身心,不堪法器。就这样,南方没有阿弥陀佛。
6、仰望佛陀,完成人格,人成佛成,这是真实的。(民国)太虚《人生佛教》
7、【佛心禅语】 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自强自立,靠自己,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8、【佛心禅语】 不开心是因为活得不单纯,人不开心是因为活得不够单纯。
9、千劫所积集,供养善逝等,一切善行,一怒皆可坏。(古印度)月称《入菩萨行论》
10、木鱼封唇,瘦骨嶙峋,声声胜蝉鸣,怎教贫僧禅定。寺庙空灵,冤怨微熏,蜡灭缘尽。
11、是法身者,纯一无二,无漏无为,应当修证。所有有为的法律都是从无为生的。如果是真的,没有纯洁,没有思想,没有依法身经》
12、彼无智慧的人,行畜法,对女有趣,犹猪乐粪秽。《大宝积经》卷97,优陀延王会
13、生活中,经常接触复杂的人事;所谓修行,就是用复杂的人与事来练心。
14、微笑的力量,微笑是面对生活的乐观和豁达,是改变命运的强大能量。
15、现量所得,以智自入,不由他悟。体性如实,净眼现证。《华严经》卷40,十定品
16、大菩提心天性清净,众生无智一眼,以不信故称不净。四十华严卷36
17、对别人对别人的怀疑,少一点对自己的信心;否定世界上的一切,你的信念就会消失。
18、世间无事可做,庸人自扰,连我都不存在,何必执着呢?放下,忘记,抛弃,才是悟空的方式。
1、佛教说:平常心是道。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加上一味的平淡灵丹妙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将滋生无限的奥秘。
2、优化自己的素质取决于智慧;和谐的自我关系取决于同情心;智慧可以实现生活,同情可以奉献生活。
3、【佛心禅语】 用爱来影响怨恨,用善来影响邪恶。用施舍来影响吝啬,用真理来影响谎言。佛的格言
4、善用力气的人,不急不慢;善守理想的人,不猛不放松。一志向前,坚定不移,终能实现目标。
5、家庭和谐,即使物质贫乏,依然富裕;否则,再多的钱,也抵挡不住家庭不和谐的痛苦和缺点。
6、学者们努力工作,就像把瓦片扔进深谭,直到沉到底。(宋)原妙《高峰原妙禅师语录》
7、【佛心禅语】 季秋霜冷,明银河耿耿。松窗一柱炉烟,颇释吾家好景——《法演禅师语录》
8、【佛心禅语】 如果能摆脱无缘无故的烦恼,那么每个人都能达到佛的境界。
9、【佛心禅语】 终日相逢无半面,只是千里之外有知己。不必特别奇怪,只是整机耀古今。——《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10、【天天禅语】身体生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脏生病;物质缺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贫困。
11、【消业与成佛】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方能消业除魔,方可获得幸福,方可修身成佛。
12、没有人不依赖任何人而独立生存,包括佛,因为没有众生就没有佛。
13、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参禅何须山水地,灭而心火自凉;净除其心如虚空,使其所向无妨。
14、【佛心禅语】 问:诸圣收光归源后怎么样?师日:三声猿屡断,万里客愁听。-仙宗契符禅师
15、慈悲的初衷是这样的,因为你给,既是你的收获,也是你唯一真正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