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优秀学生范文(7篇)
家书所寄托的,是一个家庭难以相见的思念,在你的心中,又有怎样的家书牵绊着自己和家庭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傅雷家书读后感优秀学生范文(7篇),希望大家喜欢!
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篇1
翻开《傅雷家书》浓浓亲情溢于字里行间,傅聪出国在外,父母的一封封家书表达出对他的学习生活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对他的引导教育。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家书合理的教育中隐藏着深深的爱。傅雷多次与傅聪交流音乐上的技巧,为他点名方向,还不断要求他拥有高尚的思想,顽强的精神。在经济上给傅聪合理规划,使在国外的傅聪并没有坠入寂寞的深渊,对学习生活手忙脚乱,而是井井有条,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幸福。
傅雷如此重视教育孩子,以至于卧病在床也不忘写家书。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教育自古以来都是大事,而现在不少父母忽略教育,一味地溺爱孩子,认为足够的金钱让他们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是对他们的爱。
傅雷在儿子出国时没有塞给他大把大把的钞票,而是给予他经济上的建议,做出合理的规划,每月将所有花费记下来与月初的打算对比,然后做出下个月的打算。这让傅聪获得了比金钱还要珍贵的东西合理支配金钱或时间。在21世纪,金钱已经贬值,更不能满足精神世界,而最值钱的就是教育,合理的教育让儿女受益终生,并非一时之乐。
傅雷夫妇会为傅聪的离别难过的茶不思饭不想,也会因为“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傅聪的第三名的成绩欣喜若狂但不忘上进。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
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篇2
有人说,亲情是这世间最永恒的东西。亲情之花是最美的四季常开的植物,亲情之蝶是最灿烂的日日飞舞的动物。
很小的时候,我搞不明白什么是亲情,于是抬头,问母亲。现在才知道,母亲那眼睛里闪着光的花蝶,就是亲情。直至读完《傅雷家书》,我才懂得亲情无处不在,从眸子到纸间;亲情幻化多变,从花蝶到笔尖。
《傅雷家书》主要记录了傅雷父子一九五四至一九六六年的来往通信。这十二年里,傅聪在外国学习钢琴,傅雷与儿子共通信数百封之多。
从表面上看,很多信字里行间透着一股专业术语的味道,有关于钢琴老师的评价,关于艺术的言论……似乎极其难懂。但细读一遍,又能感到信中洋溢着浓淡适宜、爱意真挚的情愫。这情愫就是父母早起为你做饭时的爱,是为你放弃休息的爱,是千里伴行与你同行的爱。这些言论对傅聪来说是宝贵的提醒。同样,父母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也是应该珍爱一生的东西。
通读本书,我们还发现,平日里很严厉的傅雷,于信中却全是父爱。他在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九日的一封信中写道:“十七天不接来信,有点着急,不知身体怎么样?”这是极真实的,从古至今,再严厉的父母或再粗心的父母在十七天没有孩子来信的情况下,定是如此焦虑的。但这句句子的情感编织得又无限细腻,将焦虑托付给了时间,就如每一个担心孩子又不愿孩子愧疚的父母般细心。因为这些家书不是为了发表而写,这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幻化出来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最鲜活的亲情。
父亲母亲,亦友亦师。傅雷先生用事件去警示儿子,给他传达家乡的讯息,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我相信,傅聪能感受到的,不只是唠叨说教,还有放手选择,这与他未来的成功息息相关。有人说,傅聪是天纵之才。但我认为,这与傅雷夫妇的教育关系匪浅。对他来说,父母一定不只是父母,还是师、是友。父亲不隐瞒地表达感情,儿子不敷衍地接受感情,这应是世间最深的情感了吧?
第五季《爸爸去哪儿》,小小春对父亲说的愿望让我一度泪目——我想跟你做好朋友。在孩子眼中,父母是一个亲切又完美的人。且抛开是否存在剧本的可能,至少,我从小小春的眼睛里看到了这一点。这种眼神是孩子专有的,是对着父母由心而发的。任何一个成人都不会轻易选择与对方交心做知己,可孩子不一样,因为他们心中,父母高于老师,亲于朋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一些与父母沟通上的问题。有时甚至会烦躁,会哭闹。其实与父母相处很简单,把他们与自己的角色互换,想一想他们如何为我着想,换位思考就会顺利很多。《傅雷家书》中,傅雷父子也有很多的烦恼,但通过思考都得以解决。
亦友亦师亦亲,亦深情,父母是值得你一生深情的人。在《傅雷家书》的每一封信中,你都可以发现,每个字里都有深情。因为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山盟海誓,所以更质朴,更深沉。书中的每句句子都隐藏了父母的希望与提示。因为没有指手画脚,规定东西,所以更深邃,更珍贵。父子之间,不论亲情论友情,不论友情论恩情,不管论何情,都至深、至爱。
不是亲人之情必言亲情,两者含义不同,情感也不同。亲人情,亦友亦师亦亲,亦深情。这不是一星单薄的苗,而是一簇温暖的焰。
亦友亦师,亦深情。这是人世间最暖的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篇3
一九五六年,傅聪回国度假,为上海音乐会做准备,父子在琴旁切磋。
明眸皓齿,最迷人的是一双清澈透亮的大眼睛。二十多岁的傅聪爽朗地笑着,右手潇洒挥离琴键半悬在空中,干净的白色衬衫衬出他修长的脖颈。仰头,望向父亲。
这么多年一晃而过,傅先生还是一如往常。严肃,甚至不苟言笑。但无论儿子成长到什么岁数,有过多少游历与见解,在他眼里,他还只是个孩子,只是一个只身求学异乡,使他迫切渴望与其书信往来的聪儿。
从未动笔写过一封家书,更甚,也未曾读过一篇。《傅雷家书》于我是启蒙读本,字里行间流淌着家庭的细腻与坚强。这部由各个连贯的图块拼合而成的漫漫长卷,令人震撼地描绘了四年来一对父母不曾间断的兴奋与焦灼共生的情感。从第一篇,到最后一篇,炽烈燃烧的牵挂之情从未熄灭,它无畏时局的动荡与翘首相盼的煎熬,远渡重洋,时刻为他乡学子的一颗赤心蓄柴积薪。细细读来,更像亲手铺展开一幅画卷,无论是工笔细描还是泼墨写意,都入木三分。
印象最深的还是傅聪比赛前后半年中父子的往来书信,两人几乎站在对立面上,对彼此的音乐见解持以反驳态度。字面不显,却能在笔下窥见一斑。在傅聪对于李赫特盛赞不绝的一笺长信中,不难读出一个正值人生巅峰辉煌时期的青年幸逢知己的狂热与惺惺相惜。他的情感就像他的音乐、琴法一样,像水,江河之水,只滔滔不绝地流出来,完全是自然的,而且是没有终结的。他写信,感叹人心神秘莫测的力量。
或许在读者看来,那神经敏锐的血统未尝不是一次少加思索的情感冲动,但最重击心灵的还是傅雷在信中深厚而娓娓到来的答复:
“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你会发现傅雷一方面和我们的父母一样,唠叨、牵挂、敏感、苛求、大事小事都不肯放心,另一方面,他又和绝大部分父母不同,他有着超凡的悟力、渊博的学识、澄明的人生哲学,他不只是询问、敦促、鼓励,而是用这一整套丰富的修养来爱和培养自己的孩子。从家国情怀到为人处世细枝末节,竭尽父母职责,表现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道德和良知。
或许教育也是一件难事。傅雷常常懊悔自己对儿子“过于严厉而低估其本身水平”的“失败的教育”,但在这346通家信中,我读到了作为父亲对儿子充分的启发教育: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是的,傅雷的教育,“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如他本人一样,如他的妻子一样,如他的两个儿子一样。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家庭濡染”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篇4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傅雷家书》。
它不仅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甚至是比较刻薄的人,这正是他的身世所决定的傅雷在幼年丧父,童年母亲的严厉家教。在细节上修炼自己的品德,虽然家书中是许多教育儿子的话。
但实际傅雷自身都做到了,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养身教胜于言传吧。当然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蕴的儒家文化,又有从头到尾的接受唯物主义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其实,我们身边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他们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
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从这里边我想到了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确实令人担忧,许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来越低,以致于现在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正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所以培养一个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时候,该给予自由就给予,该让他自己去冒险,就让他去……不要过分溺爱,让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告诉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国家,所在的社会,以及这个家庭等一切一切他应该了解的东西。永远不要说:“等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之类的话。那样他会不珍惜童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再说人自己一辈子都活不明白,有时候只能顺其自然。你给予了他生命,有责任。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
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温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风的,大自然中的树木才能经受狂风暴雨。
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篇5
家,是在风雨席卷大地的时候一个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在现实中处处碰壁时候的一丝慰藉。读了《傅雷家书》——这本充满亲子之爱的书。我感受到了亲情之伟大,之绚烂。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45年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们的书信,每一封信都充满了傅雷先生的“拳拳父爱”。父子之间谈艺术、谈人生、谈道德、谈做人,开拓我的眼界,使我受益匪浅。
读了这本书,我打从心底里,羡慕傅聪有傅雷先生这位父亲,感叹于这伟大的爱。他们之间没有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坦率得像个久别重逢的老友——从艺术中的精神世界聊到物质需求,从做人的基本道德谈到中外的世事,可以促膝长谈个天南地北;推荐书籍、推荐汉代石碑上的刻画,共同欣赏人类的智慧。更有快漫出纸张,漫出天际的父爱令我动容——傅雷先生病重,却依然坚持给儿子写信、寄信,只为儿子在异国他乡为人处世时多一份后盾,过的安定;又担心儿子在国外语言的干预下忘记中文,傅雷先生细心地找来了许多古籍帮助儿子……何来这份坚持?是父亲对儿子最真挚的爱,是一种伟大的本能。我赞美这温暖的本能,叹于它的朴实而绚烂,回首,我们的父亲不皆是如此?
说回开拓眼界一作文/事。书中谈外国古典音乐,谈及多位音乐家——肖邦、莫扎特、巴赫等,并结合当时的风评予以分析,使我更直观感受到古典音乐文化的灿烂辉煌,更深入了解到了其中的知识。除了外国的文化,父子俩还谈及中国文化,基本围绕艺术方面——行书、敦煌壁画、拓印工艺等,令人不禁惊叹于中国文化的神奇魅力。尤其是傅雷将这些在书上描绘出来时,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实物的模样,多希望一睹“尊容”。开拓的,是许许多多的中外文化,是灿烂的历史!
最后说到受益匪浅,除了文化上的开拓眼界,还有对一生受用的做人道理。《傅雷家书》是中国现代最最经典的家教范本,青少年读后,便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明白了人生的基本修养和心境。傅雷先生谈了许多关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这是我时刻记着的,这使我不会紧张,不会太好胜,心情好了,做事效率自然也就高了。傅雷先生的句句话,皆是良苦用心,字字又都是精华,使我受益匪浅。
一封信,连起的是父子之间感情的桥索;一封信,展示出的是家教的基本原则;一封信,表现了艺术与道德。封封家书,苦苦用心,是可永世不倒的结晶。
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篇6
这一次,我读了《傅雷家书》,这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亲朋好友的信件,其中有一篇学外文的对我帮助很大。
在信中,傅雷先生说,读外文不能太快,太快了记不牢,将来又要重新来过,犯不上。开头必须从容不迫,位与格必须要记忆,象应付考试般的临时强记是没用的。在这一段话中,傅雷结合了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学习语言时,切勿贪多,贪快。只有每天学习保证有所收获,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对于自己的孩子,他还建议把功夫花在语感上。他说外文在国外学更好,所以目前贪多务得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的。我觉得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我到国外旅行的时候,早上一睁开眼睛,听到的广播里的就都是英语;在商场里,店员说的也是英语;想和别人交谈,人家说的都是英语;向别人问路,可别人根本听不懂中文。渐渐的,在我脑海里沉睡的记忆被唤醒了,那些我以为已经忘记的单词,重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我终于能大致听懂别人说的话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和别人试着聊起天,后来居然还谈到了自己家乡的美食美景,风俗习惯。这充分证明了傅雷先生说的话,学语言,好的环境必不可少。
我觉得,书信是最真切,自然的文字。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因此,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是一颗崇高的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篇7
读完《傅雷家书》后,给我的感受是这不仅仅是家书,更是一本教人育人的书。在这里,傅雷不只是一个父亲,同时也是儿子的好友、老师。书中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朋友的关心勉励,老师的谆谆教诲。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傅雷在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为此,他不断寄送大量中国本土文化的学习资料,生怕儿子离开故土后把本土文化淡忘。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党和国家的爱以及对儿子的深切期望。信中,傅雷告诉儿子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对待生活的问题,对儿子进行了引导,如在学习上应该劳逸结合,先学习乐理,切不可操之过急。还有母亲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如在婚恋方面。都像是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从“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就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者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理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要依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傅雷希望儿子少走弯路,避免重蹈覆辙,体现了对儿子深沉的爱,同时也告诉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他们都是为了我们好,希望我们有所建树。傅雷对儿子的理解和希望也是天下父母所想的。
家书涉及各个方面,内容富有哲理。告诉年轻的一代做人做事要有条有理,不能激进,要学会如何做人,在学习上更要刻苦下功夫,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