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蒂凡尼的早餐读后感(精选2篇)

时间: 2023-06-18 栏目:读后感

蒂凡尼的早餐读后感

我在看书之前先读了大师村上春树和张悦然为这本书做的序,一开始我对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是他们做的序让我对这部小说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原来它是这么一部经典之作啊!所以对于这本书我不会写任何读后感的,我的这种感觉自己也描绘不清楚。讲一个村上春树说的故事,也许我的感受和他有那么一点相通之处吧。他在序中写到:我在高中时第一次读到英文版的卡波特作品,记得我深深地叹息“这么好的文章我如何也写不出来啊”。我在29岁之前都没有试图写小说,就是因为数次经历了这种体验。因此我一直认为自己没有写作才能。我在高中时代对于卡波特的文章的感受,即便在四十年后的今天,也几乎没有变化,只不过如今我的态度变为……

我恐惧写任何关于这篇文章的读后感的感觉,就和村上春树当年恐惧写文章的感觉一样。通过村上春树写的序,可以看到他对卡波特本人,对卡波特的作品,对卡波特所处的历史背景都是了如指掌的。所以不管是读后感还是为书作序,都不可以随便写的`,对作品一定要有很深厚的了解和积淀才行。既然我并不了解,我就只能通过村上春树和张悦然的眼睛向大家展示一下这部经典之作了。

村上春树说:在写《蒂凡尼的早餐》时,卡波特经历了长期的呻一吟痛苦,因为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他经历了“战略”的转化,由青年时代的卡波特自然而然的编写自己的故事,转变为创造新小说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新文体。很显然他成功了。正像诺曼梅勒曾预言的那样,《蒂凡尼的早餐》成为了一部绝妙的古典,并广为流传。

蒂凡尼的早餐读后感篇2

读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的小说《蒂凡尼的早餐》时,我突然想到有这样一部同名的电影。读了一半小说,从网上搜索到了这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影片一开始,奥黛丽——赫本扮演的女主人公赫莉——格莱特利一袭黑色风衣款款而来,娉婷妩媚,《月亮河》的伴奏乐响起,我沉醉了。

电影与小说有较大差别,但奥黛丽——赫本的演技和形象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宛如一人,看完电影,阅读小说,眼前浮现的女主人公竟然就成了奥黛丽——赫本扮演的角色。也许应该先读完小说,再看电影。毕竟这是两种不同传播符号的艺术,小说以文字符号为传播手段,能够唤起读者的参与和联想,而电影是声画合一的形象艺术,直观而生动,但受众却失去了参与的深度,少了联想的境界。

《蒂凡尼的早餐》出版于1958年,杜鲁门——卡波特由此奠定了文学大师的地位。遗憾的是,天妒英才,1984年8月25日,用药过度的杜鲁门——卡波特不幸猝死,年仅59岁。

这部小说语言简洁、段落洗练,以下是从《蒂凡尼的早餐》中摘录的精彩语言:

“她打开了话题,但是谈话就像湿木头似的,只冒烟,不起火。”

“我们在客厅的前间,虽然快到三月了,可是那棵枯黄而且已没有香味的大圣诞树仍占了屋子大部分的空间,上面挂着的气球已泄了气,缩得像只老母牛的奶头了。”

“癌症可能会死人,但心不老实却肯定会使你成为一个死人。”

“星期五晚上天空是红色的,还打了雷,到了星期六她离开的那一天,全市大雨倾盆。也许鲨鱼可以在空中游过去,但飞机似乎是不可能穿过的。”

没有复杂的情节,但男女主人公的故事和命运却非常引人入胜,人物性格刻画栩栩如生,值得一读再读。

不时地啜一口自泡的柠檬蜂蜜茶,在宁静的午后,欣赏着如此精彩的小说,看着奥黛丽——赫本对女主人公性格与个性的精妙演绎,一种美的享受。

    【读后感】栏目
  • 上一篇:返回列表
  • 下一篇:最后一片叶子读书心得(精选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