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精选6篇)

时间: 2023-06-26 栏目:读后感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篇1

自从读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后,我心里感触很大,周恩来生活在一个帝国主义霸占的社会,可他还十分刻苦地读书,相较于我们这样优越的环境,又有谁能坚持读书和爱好读书呢?周恩来年少丧母,生母、养母逐一死去,但他却坚强地撑起了一个家,除了洗衣、做饭、缝缝补补以外,他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日子过得很清苦。而我呢?我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小公主,是爸妈的掌上明珠,跟同龄的周恩来比起来,实在是自惭形秽!

周恩来是一个从小就树立远大理想的人。有一天,校长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同学们都在安静地听着。讲着讲着,魏校长突然停了下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大家:“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想了一会儿。然后七嘴八舌地说道:“为光耀门楣而读书!”“为明礼而读书!”……只有周恩来一个人沉默地坐着,校长看到了他,问他:“你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的眼睛炯炯有神,他铿锵有力地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惊讶地说:“你再说一遍?”周恩来声音洪亮地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无不惊讶,握住周恩来的'手说道:“好!有你这句话,国家就有救了!”那年,周恩来跟我相仿的年级,便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不单是魏校长惊讶不已,我也被深深地震撼住。

不仅这样,周恩来还乐于助人。

有一次,要期末大考了,一位同学来到一个平时比较优秀的同学面前,说:“这道题我……”他话还没说完,尖子生就打断了他:“找别人去,我没空!”见尖子生看都不看他一眼,这位同学只能另找其人了,他来到了班长面前,班长正在看资料,他还没说话呢,班长就说:“要是问题目的话,去找别人去,我没空!”这位同学沮丧地往座位走去,刚走到周恩来旁边,周恩来叫住了他:“我来帮你看一看吧!”这位同学看了周恩来一眼,兴致勃勃地跟他讲起了题目,周恩来不愧是数学高材生,一下子就做了出来。周恩来真是乐于助人,期末大考的关键时刻,同学们自顾不暇,能推掉的事情推掉,哪有心思管别人?周恩来却帮助了这位同学。妈妈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觉得从周恩来是这句话很好的贯彻和执行者。

我是一名平凡、普通的小学生,并不具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但我愿努力学习,不管在科学文化知识上,还是在道德修养上,都成为一位对社会有用的人。当然,《少年周恩来》给我的启发自然不仅仅是这些。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通过看电视、看书和听大人讲故事,我已深深感受到伟大祖国60年来的巨大变化,内心十分自豪,非常喜悦。我感到自己也要与时俱进,为自己汲取更多的“知识能量”。

在暑假中,我很有幸阅读了《周恩来青少年时代的故事》这本书,读后感触深刻。记得书中写到:有一次,先生问学生们为什么而读书?学生们有的说为懂道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识字而读书,但周恩来却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我读到这句时,心头为之一震,多好的`回答呀!

这样的回答,让我看到了周恩来从小就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从小就立下了高远的志向。他的豪言壮志令我深感钦佩。回想周恩来当时的生活状况,觉得他活得十分艰难。生母养母都相继去世,父亲又没有固定收入,仅靠四伯帮助才得以在奉天东关模范学校读书。虽然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却丝毫没有顾虑自己,心系中华,一心想着为国家出力。再想想,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因此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既不满足于现状,也应该深知自己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现在,如果问我为什么而读书?我一定也会大声回答:“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13岁的周恩来经过思索而定下的人生志向。他不仅说到,还努力做到,因此功课门门名列前茅。尤其是作文篇2

读了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周恩来总理生于乱世之中,从小就经历了与同龄人不能相比的痛苦。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由于生活条件非常不好,所以他时常靠着拿着家里值点钱的东西去典当铺里典当来维持生计,日积月累,当铺里留下了周总理矮小的身影。失去父母后,周总理不得不投靠伯父。伯父供他上了最好的`学校,在学校里那些富家子弟欺负他,嘲笑他,但他却从不计较,反而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因为他这种宽阔的胸怀成了当代的伟人。虽然如此,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从小便有雄心壮志。有一次,校长在班上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啊?”他们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为了功名,有的说为了财富,而周总理站起来理直气壮的说:"我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豪迈的誓言!周总理胸怀大志,不屈不挠地奋斗,成为了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为之称颂的一位伟人。我们应该向周总理那样,为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从小就要胸怀大志,勤奋学习,这样长大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

读《少年周恩来》,追昔抚今,我心潮澎湃,我们要学习周爷爷的独立,自强、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我们要从小立志,长大才能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记住昨天,把握今天,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篇3

我在书店里看到过一套套的名人丛书,我听过名人们响亮的名字,但是对于他们的生平事迹只是道听途说而已,不是很清楚。我便拿了本《少年周恩来》回家细读。

它讲述了一代伟人,敬爱的周总理少年时代的故事。周恩来从小就爱读书,但不象当时所有的孩子一样在私塾里念那些《四书》,《五经》,每天背诵着《三字经》,他更想要阅读那些充满乐趣的"闲书",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类进步书刊。当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是说为了做官发财,但周恩来却响亮地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来,他考进了南开大学,当时正值国破家亡这际,周恩来写了无数的爱国文章,呼吁民族团结,国家振兴。他一度留学国外,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做革命工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实现了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独立。是新中国的伟人之一。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依然让现在的人们津津乐道。

好书总是让人流连忘返,给人以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意气风发。好书又象是阶梯一样,连接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继续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奋发前进。读了《少年周恩来》,我不禁多了一份自豪,多了一腔要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我们伟大的祖国,无论在科技还是综合国力上都向世界展示着自己强大的力量!我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我们顺利实现了太空行走,我们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体现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大国风范……而这些让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成就,正是老一辈象周恩来那样的伟人和其他许许多多普通的爱国志士以热血和生命换来了和平环境,我们才得以发展科技,强大国力。所以我们要牢记历史,热爱生活。

我要把《少年毛泽东》,《少年刘少奇》等丛书全部看完,从中汲取到精神食粮。在学校里认真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生活在令人自豪的国度里!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篇4

“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声铿锵有力的呐喊,让我们认识了从小立大志的一代伟人周恩来。当我读完《少年周恩来》后,我十分敬佩少年时代的周恩来,他让我们明白了:挫折是成功之父。

他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生父周贻能长期在外省做小职员而且经常失业,所以全家的生活很艰难;周恩来还有三个母亲:生母万冬儿、养母陈氏、乳母蒋氏,她们用不同的方式教育了周恩来。周恩来出生的第二天,他的父母给他取了个乳名,叫“大鸾”。传说中,“鸾”是一种与凤凰齐名的神鸟。

好景不长,1907年,1908年,周恩来的生母和养母就相继去世了,年仅10岁的周恩来不得不带着两个弟弟,为这个家庭撑起一片天。读到这里,我开始为周恩来难过起来,我们10岁时正在学校里开心地读书、玩耍,而年少的周恩来竟然已经挑起了家庭重担!这让我不得不佩服他。

挑起家庭重担谈何容易!周恩来一次次忍痛割爱,卖掉了贵重的物品,得到的钱连塞牙缝都不够。看着家里屈指可数的`物品和饿得直哭的弟弟们,他更是心如刀绞,可是急有什么用?他仍然很坚强,不停地想办法:向别人借、自己种粮食……就这样,他硬是用独立好强的信念熬过了这段最艰难的日子。而与此同时,他也练出了沉着稳健的性格,让他勇敢地面对人生,面对挫折丝毫不软弱。不敢想象,在这么艰苦的日子里,周恩来居然能够熬过来!这件事竟然让他变得更坚强了。

看看我们,出生在和平时代,还这么地浪费,让父母操心,不好好上学,面对着幼年的周恩来,我们怎么也比不上啊!遇到一点挫折就哭个不停,遇到事情就傻眼了,根本谈不上能挑起家庭重担!周恩来呢?他和我们一点也不一样,对比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人都是在挫折中长大的”这句话一点都没说错!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骨朵是不是应该感受一下温室外的风霜雨雪呢?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篇5

读了《少年周恩来》了解到周恩来原来有三个妈妈,但可惜的是连着两个母亲相继去世。周恩来十岁那年就经历了与同龄人不能相比的痛苦。他出生的第二天,外公就逝世了,于是周恩来身边的`亲人越来越少,直到最后不得不投靠伯父周贻庚,伯父供他上当时最好的学校。周恩来以一手漂亮的字和一篇篇真挚动人的作文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让我认识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当我读完《少年周恩来》后,我发现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身上的闪光点远远超乎我的想象,让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形象在我眼前真实地高大起来。

《少年周恩来》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在一段黑暗生活中磨炼出来的一代伟大总理—周恩来的少年生活时代。1840年,英、法、美、俄、日等国家纷纷入侵,周恩来就出生在这样的年代。“大鸾”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未来的他带给人们是美好的希望。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不幸的,但是周恩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磨炼自己、锻炼自己。1910年周恩来北上求学,考入东关模范学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的号角吹响了华夏大地。周恩来想到革命已经席卷全中国,清王朝已经垮台了,我们已经不在是清王朝的`子民了!只听得“咔嚓”一声,周恩来把自己的辫子给剪了,他大声而而又庄重地宣布:“同学们,我们不再是清王朝的子民了,我们不再要他们的统治了,我们要学习西方的新文明。我们要脱下长马褂,告别旧时代,穿上短衣服,拥抱新文明。”同时老师给周恩来等讲革命,讲西方的先进文明,这些都在周恩来的心里萌发了革命的种子。

1916年,周恩来考上了南开学校。他在成绩和体格上双重修炼,以强健的身体,完美的成绩毕业。为了寻求救国方针,他东渡日本求学。读到这里,我心中滚动着澎湃的热潮。

最让我感动的是周恩来的独立自强了。同少年时代的周恩来相比,真是相差甚远。我们出生于太平盛世,尽享幸福生活,父母为我们承担了一切,不像小恩来生在乱世,时常受到危险困难的考验。但我们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不少同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了实实在在的“小皇帝”、“小公主”。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少同学就退缩了,首先想到的是依赖父母,少年周恩来的事迹启示我们:只有独立坚强的人,才可能成为强者。

我们都是一样的少年,为着祖国而奋斗。读完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一首顽强信念的诗“信念不是铁锤缭乱纷飞的火花,而是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夜空中闪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里岛上彻夜不息的明灯……”让我们向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学习吃苦耐劳、勤学苦练的意志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国家富强了,我们更应当奋发图强,向周总理学习不怕苦的精神,以少年周恩来为楷模,努力奋斗,为自己塑造一个灿烂亮丽的人生!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篇6

提到周恩来总理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但是自从妈妈给我买了《少年周恩来》这一本书,我很认真的看完后,感触很深,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道理,从中,我也看到了周恩来总理少年时代成为一个伟人的闪光足迹。

周恩来总理十岁那年就经历了与同龄人不能相比的痛苦。他出生的第二天,外公就逝世了,于是周恩来总理身边的亲人越来越少,直到最后不得不投靠伯父周贻庚,伯父供他上当时最好的学校。周恩来总理以一手漂亮的字和一篇篇真挚动人的作文篇(*)

最近我读了《少年周恩来》,感受很深。这本书写了周恩来从小时候到大学时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小时候他生活贫苦,但他有三位非常疼爱他的母亲,她们教会他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

在周恩来的`少年时期,伯父带他到沈阳求学,并给他生活提供很大帮助。在后来的求学生涯中他还得到许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因此,少年周恩来在成长过程中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他经常暗暗激励自己,要勤奋读书,做出一番事业,以回报亲戚朋友对他的关怀。周恩来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他的学业非常优秀,并有着伟大的抱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恩泽,但他们不懂回报。有的不努力学习,有的沉迷于网络,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他们辜负了亲人朋友的爱与期望,他们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反而成了社会的渣滓。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社会、祖国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呢?首先我们应遵守社会公德,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友爱等;同时,我们应努力学习,成为祖国栋梁之才;我们还应像周恩来那样在学习之余积极锻炼身体,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其次,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在社会上,有很多人需要我们帮助,我们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回报祖国对我们的关爱。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感恩中成长!《少年周恩来》让我学会了很多。朋友,你也来看看吧!

    【读后感】栏目
  • 上一篇:返回列表
  • 下一篇:水浒传前五回读后感400字(精选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