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六,鸟儿在鲜花绽放的枝条上唱着动听的歌,我坐在整洁的书桌前,打算为外婆的生日做张贺卡,可不知怎么的,我的耳边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声音: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折撕心裂肺的声音,来源于一个苦命的孤儿——凡卡。
凡卡是十九世纪俄国最黑暗时期的儿童,年仅九岁的他被送到鞋匠那儿做学徒,那里,不但有凶恶的老版,心狠手辣的老板娘,还有狗仗人势的伙计们,在他们的虐待下,凡卡睡不到柔软的床,只能睡在坚硬的地板上;他不能安心入睡,因为随时都要去给老板的"小崽子"摇摇篮……
唉,我回到现实中,望了一眼我可爱的大床,上面有护颈的枕头,软和的被子,俏皮的毛绒玩具……每天晚上,妈妈会为我铺好床,冬天开电热毯,夏天有蚊帐和凉席——和凡卡相比,这真是天壤之别!
凡卡又快哭了:"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天哪,这么少,谁吃得饱啊!"俗话说,要想马儿跑,就要让它吃个饱!可凡卡却连马都不如,只出力不吃饱,真是惨无人道!
一阵饭菜香飘来,我贪婪地吸吸鼻子,来到餐厅,拿出一包包零食,倒了一杯饮料,一边吃、一边想:凡卡会怎么看待这顿"下午茶"呢?大概会吓得不轻吧,他真可怜。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我能想象:凡卡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带着血迹,常常一个疤没好又添一个,真悲哀!
我们却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呆在家里怕闷着,放出去玩怕伤着,真是不折不扣的小糖人!
突然金光一闪,凡卡出现在我面前,我看见他衣衫褴褛但笑容满面,他告诉我:"珍惜你的生活,让幸福充满周围!"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片课文,叫《凡卡》。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名叫凡卡的小男孩来到了城市里一个财主家里干活,在那里他受到了许多折磨,一天三餐几乎都是稀饭,夜晚还要摇老板儿子的摇篮,彻夜不能眠,要是老板的儿子哭了,那凡卡就又要被打了。其他伙计也经常捉弄凡卡,导致他被老板毒打,在一个夜晚,凡卡趁着老板出去了,拿起了钢笔和纸张,给他的爷爷写信,信中描写了许多凡卡和爷爷在乡村里快乐的生活,最后,凡卡把信投进了邮筒,一个醉醺醺的邮差收走了。但是,这封信永远不会寄到爷爷手里,因为凡卡没有写地址。
我一口气读完《凡卡》这篇课文,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晚上一闭上眼就仿佛看到凡卡那瘦小的身影和他那双无助的眼睛。凡卡的命运太悲惨了,他才9岁,一个本该在父母怀里撒娇,在学校念书的孩子,却忍受着那么多的折磨:老板、老板娘动不动就打他、骂他;伙计们欺负她小,想方设法捉弄他。早餐是一点儿面包,午餐是稀粥,晚餐还是一点儿面包,连一丁点儿水果也没有,长期下去,凡卡营养不良,脸上几乎没有血色;晚上,凡卡睡在过道里,老板的崽子一哭,他就要起来摇摇篮,由于长期睡眠不足,凡卡整天满脸倦容。在这样痛苦的日子里,凡卡多么想念爷爷啊!他是多么怀念以前和爷爷在乡下的快乐日子啊!他是多么希望爷爷能接他回家啊!哪怕每天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凡卡也会觉得和爷爷在一起是最幸福的。
当我再一次读过《凡卡》这篇课文之后,陷入了沉思:为什么我们与凡卡之间有着如此天壤之别呢?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现在,党和国家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在我们国家里,哪怕是穷苦孩子和没爹没娘、无家可归的孤儿也有着生活保障;而凡卡却生活在沙皇的黑暗统治中,那里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我们要好好珍惜幸福生活。从小要努力学习,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
翻开一页页语文书,里面的故事十分动人。使人不仅对主人公的身世充满好奇与渴望。学了第十五课——凡卡,又不仅有了更多的感叹!
课文讲了主人公凡卡趁老板和伙计去教堂做礼拜的当,给他的爷爷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写了自己在老板家受到的非人的遭遇,和他对今后美好生活的渴望与企盼。
读完凡卡,我的心一下子凉了下来。他只有9岁啊。却天天光着脚丫跑来跑去,在摇摇蓝的时候不慎失误,被老板用皮带抽了一顿。再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犯一点错,父母只是教育教育而已,从来不用拳打脚踢。老板娘训斥凡卡,还让他睡在过道里,还不给他衣服,鞋子穿。再看看我们,冬天,父母拿来崭新的棉袄,棉裤,棉鞋。晚上,父母每隔一个半小时来看看我们是否把被子盖严了,给我们买上一张舒适的床,给我们单独开一个房间……难道凡卡能有这些吗?老板还只让凡卡吃些最简单的饭,面包,水……而我们的父母却拿出大鱼大肉,海参鲍鱼,生怕不能让我们吃饱。家里有饭店的同学,父母隔三差五让孩子去饭店吃一顿大餐……这是什么待遇?难道凡卡能享受的到吗?或许,饭卡想要玩具,我们却能得到,而凡卡得不到。他可能还想上学,和小伙伴们踢足球,游泳……但这些,他根本无法得到。小凡卡的命运是悲惨的,凄凉的,是正常人无法忍受的、但是,他也是坚强的。
说完凡卡,再说说生活中的人。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像凡卡一样,有着这样悲惨身世的。在伊拉克战争区里,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大街小巷上一群群悲凉的扫墓者,巴格达街上处处狼烟,家家戴孝。贫民窟内,无数灾民只得居住在这里。七八十个灾民挤在一个40平方米的贫民窟内。贫民窟内疾病肆粤,每天都有无数灾民因为得上怪病死去。贫民窟内一边是死者家属悲惨的哭声,一边是即将要死去的人的惨叫声,还有一边是远处轰隆隆的枪炮声和美国兵的狂笑声。战争是多少人无家可归?是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这些灾民的命运和凡卡是一样的,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像凡卡一样饱受着悲惨生活和命运无情的嘲弄的人。但这些人中,有许多是有顽强毅力的。
各位,与凡卡比也好,与灾民们比也好,我们都是幸福的。我们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蜜罐温床上,有吃有喝,仿佛在天堂一般。我们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应该更好的报答父母。有自己的双手去拯救那些还饱受着痛苦的人们,让世界变成真正的美好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