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初中个人读书心得范文10篇

时间: 2022-05-08 栏目:读书心得

每当与书中的故事人物结为一体时,就仿佛是融入到了书中,成为了书中的一个人物,会因为他的胜利而喜眉笑眼,也会因为他的错误决定而感到闷闷不乐,甚至逢人就提。下面高中作文网www.gaozhongzuowen.net网站编辑为你收集了初中个人读书心得10篇,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个人读书心得篇1

当我拿到《人生有何意义》这本书时,我认为是一本以说教为主的书籍,但是细细读来,发现内容大多和小说类似,情节耐人寻味,引人入胜。

《人生有何意义》开篇以“一个故事”为题,讲述了作者在回京约两个月时,偶遇自己多年的同窗朱子平,看着他脊背微驮、头发花白犹如老年,让自己着实认不出。看着他匆匆的背影,作者不禁想起当年的这位同学,也算是豪情万丈的青年,仅八九年的光景,竟然有些潦倒和神经兮兮。

读了开篇这个故事,我也不禁想问自己这个问题,人生的意义在于什么?也许正如胡适所说: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你若终日只是做白日梦,好高骛远,梦醒后你的人生将没有任何意义!你若奋发图强,积极进取,你的人生必将是有意义的人生。的确人生本无意义,意义在于你想书写怎样的人生,你的人生就有怎样的意义。你赋予人生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即便人生如梦,人生如戏,也要给自己一个做梦的机会,给自己一个演戏的舞台,努力去做一个轰轰烈烈的梦,好好去唱一台好戏,暮年时就不会因虚度光阴而懊悔。

刚刚进入三重公司时,我立志要做一名合格的车间工人,工作上认真和师傅学习技能,反复体会师傅传授的工作方法和重点,逐步掌握车间生产环节的各种技能;慢慢地成为线长、经理助理、车间管理人员和党支部书记,一路走来,我深感欣慰,很感激各级领导对我的培养、支持和帮助。我也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积极学习各种知识,把工作中的大事、小事、难事、琐事,都当成一个个工作乐趣去完成。当隆冬季度车间没有供暖,需要多次往返物业、供热公司来回沟通时;当夜深人静被车间夜班人员的电话吵醒时;当周末出现暴雨天气担心车间漏时,我会选择立即驱车前往公司处理这些棘手的问题。我总在想当领导不再把难办任务交给你,当车间人员出现问题不再第一个想到你,当你感觉工作越来越少,工作时间越来越难以打发,这说明你在领导、同事眼里逐渐失去信任,你的事业正在走下滑路,你可能已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员工。

我工作,我快乐。我为事业、为家庭而奔波,我感到幸福。为了能够使工作更加出色,人生更加精彩,我要向作者一样努力地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努力做好知识的储备。因为一个头脑受过训练的人会通过独立的思考、客观的判断、系统的推理、批判的态度,适当的知识和学问去处理问题,做到遇事不慌,头脑清晰,处理得当。

作者对为什么读书见解独到,精辟绝伦。自古就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在我们看来不过是笑谈。但是作者对这三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我佩服。他说:第一,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能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这三个论点无疑让我们豁然开朗,我们要学习掌握前人的经验和知识为我所用,让自己增长智慧,少走弯路。同时多读书,读好书,开阔知识和视野,让自己更强大。读书就是过去知识学问经验的记录,而知识学问经验就是要用在这时候,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还以三十五年的读书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书不够读,还应该再掌握一门外语,什么时候能读外语有乐无苦的时候,读书也就成了乐趣了。他教导我们不要怕读书,起初可能会感觉苦,但是一二年下来,就可能会开辟个乐园。

作为管理人员,应该做到问题当前,能够冷静应对,有效解决。如作者所说,问题当前全靠主意,主意从哪来?是从学问经验中来的,没有知识的人,见了问题只会抓耳挠腮;而有学问的人,见着困难问题,会有很多主意涌上来。

初中个人读书心得篇2

名师工作室推荐的这本书,看到这个标题就想看看写的是什么,是因为我知道读书很有用,可是我读的书确太少,一年可能就两三本,多的时间都浪费掉了,或是以其他借口退掉了,偶尔想看看书确不知道应该看些什么。从小到大看的课外书估计是在10以内,所以每当写文案时就感觉到材料的匮乏,然而确还是不懂如何去看书。

下面想记录一下自己在“人生意义”这个问题上的心路历程:

人生有何意义,其实看到这本书名时候我的脑子里既是一片空洞的虚无,又充填了无数的过去未来。

有段时间我曾多次问人生有何意义,后来发现这句问话的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是问天空有何意义、大海有何意义、花草树木有何意义、生命有何意义、宇宙有何意义,没有答案,只有它们的存在默默无声且真真切切,或许这就是意义了,存在就是意义。

再问起人生有何意义时,我又发觉其实自己根本不是想问什么意义,而是想问怎样过这一生能让我觉得没白活,随着这句话的出口,我心中也渐渐地展露出了相应的答案,这就是理想的人生了吧。

当然人生从不会那样和善,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它总是充满着艰难的取舍,有时明白了自己理想的人生反倒更令人头痛。理想和现实并不是常常矛盾,但在矛盾发生时如何考量和抉择,往往就能看出一个人对自己人生意义的判定。

我在这时明白,人生意义不是从书本看来的,也不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更不是自以为是想当然的。昨日所做事今日所做事明日所做事,就这样日复一日的所作所为将成就一个人的人生意义。换句话说你在坚持做什么你的人生意义就是什么。

坚持爱坚持责任坚持善良坚持仁义坚持独立坚持理性等等,这些在生活中的体现或许是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在工作中的认真负责、学习时的刻苦专注、有消极情绪时极力避免影响他人这样的细微小事,可能自己都没察觉,但在一天一天一点一滴的汇聚中在人生尽头时就汇聚成了一个人人生意义的伟大定论,即使他在平常的一分一秒里都是平凡的,但他的人生意义是值得人敬佩的。

这样看来人生意义不是活着时该想的事,甚至都不是自己能评价的事。所以不如只想着过好当下做安心的事情,能在临死前审查完这一生后,得一句“很好”,然后便撒手尘寰驾鹤西去,管剩下怎么评还是没人记,那都是无所谓的事了。

初中个人读书心得篇3

《给孩子的散文》一书是李陀和北岛选编的散文集子,里边收录了包括鲁迅、郭沫若、汪曾祺在内的45位作家的作品。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满是疑惑:明明是给孩子的散文,非但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甚至有的文字晦涩难懂,让十一二岁的孩子如何读得懂,这些离他们的生活太过遥远。我硬着头皮自己先读,读着读着,豁然开朗:编者的初衷就是通过这本书给孩子一个窗口,去窥见遥远的生活,去感受迥然不同的世界。

我决定从老舍的《四位先生》入手,我读给他们听:“每次我去访组缃先生,必附带的向小花猪致敬,因为我与组缃先生核计过了:假若他与我共同登广告卖身,大概也不会有人,出六百元来买!”学生哈哈大笑,难道人还不如猪值钱?这就有了看头,这就是当年的生活。

再读:“到三点的时候,你若出去,你会看见马宗融先生在门口与一位老太婆,或是两个小学生,谈话儿呢!即使不是这样,他在五点以前也不会走到观音岩。路上每遇到一位熟人,便要谈,至少有十分钟的话。若遇上打架吵嘴的,他得过去解劝,还许把别人劝开,而他与另一位劝架的打起来!遇上某处起火,他得帮着去救。有人追赶扒手,他必然得加入,非捉到不可。看见某种新东西,他得过去问问价钱,不管买与不买。看到戏报子,马上他去借电话,问还有票没有……这样,他从白象街到观音岩,可以走一天,幸而他记得开会那件事,所以只走两三个钟头,到了开会的地方,即使大家已经散了会,他也得坐两点钟,他跟谁都谈得来,都谈得有趣,很亲切,很细腻。”哈哈,是不是很可爱的一个人?

《姚蓬子先生的砚台》磨墨时会由桌子这端滚到那端,而且响如快跑的马车。《何容先生的戒烟》能把蚊子臭虫都熏得离家出走,甚至把自己与室友都熏出去,也是没谁了。学生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些文人在生活困苦状态下的乐观。

杨绛说:“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我们读这样一本散文集,串了多少家门儿,和多少个有趣的灵魂聊天儿啊!这着实是一件太有意思的事!

我就这样把《给孩子的散文》推荐给了孩子们。

我们跟着巴金的《一个车夫》,跟着莫言的《卖白菜》,跟着余华的《麦田里》,跟着毛尖的《表弟》……穿越了时空去看看不同的童年生活,有乐趣,有辛酸。

我们随着汪曾祺《散文四篇》,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郁达夫《江南的冬景》,苏童《三棵树》,……跨越了空间去发现不同的人间草木,有野趣,有闲情。

人间草木、人间烟火皆能入文,诗情雅趣、平常琐事均可入心,幽默风趣、苦中作乐都是情怀。经历了白马湖的冬天,夏丐尊心中再无更深刻的冬的情味。饿到极致的萧红,逡巡往返也没在过道列巴圈的诱惑中沉沦。左撇子的新凤霞哦,双腿瘫痪的史铁生,穷困潦倒的孙犁也都在倔强的执着中,改变了命运,走向了梦想。北京的味儿将热火朝天的生活气息徐徐铺开,冬储大白菜,煤烟味儿,大白兔奶糖味儿,胡同里的槐花,是飘荡在老北京人记忆里挥之不去的情结。

《妙饮茶香一缕烟》《小有亭台亦耐看》《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就这样诗意的迎面走来,总有一句话两句话那么新鲜,那么令人愉快。

散文就是这样啊,总能把平常的生活琐事或事物,通过作家的笔变得如此有趣,也总能把最普通的道理从叙说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里细细流出。我们读到的人,心里也总会由衷地发出感叹: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又总能从中品味出它应有的滋味,获得成长需要的营养。

《给孩子的散文》,始终是作者对于我们真实生活的一种感悟,一种理解。我们借助作家们美妙的文字,去欣赏了离我们可能比较久远的生活。一本书,一个小小的窗口,却给我们展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初中个人读书心得篇4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之作。这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中国大地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颂歌。

这首诗感情真挚深切。诗中反复陈述:“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诗人是地主的儿子,长在“大堰河”的怀中,吮吸着她的乳汁,这不仅养育了诗人和身I本,也养育了诗人的感情。诗人深深领受了她的爱,及至到了上学的年龄离开养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的时候,他感到父母的陌生,更感到养母的对他的重要。养母正直、善良、朴素的品格影响了诗人的一生。这首诗从头到尾,始终围绕“我”与“她”的关系来写,他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之中,他在监狱里,看见了雪就想到大堰河“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想起她的故居园地,想起她对他的关怀和爱……于是他用他的深情的诗,表现了大堰河的具体劳作情景,也写了她心灵深处的感情波纹,就连她美丽的梦境,也同对乳儿的“幸福命运”的祝愿融合在一起。有了这样的真情,这样的心灵,才使这位劳动妇女形象更加崇高、完美,所以诗人要把热烈的颂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这样就使“大堰河”以某种象征意义,升华为永远与山河、村庄同在的人民的化身,或者说是中国农民的化身。

这是一首献给保姆大堰河的诗篇。诗人叙述了这位普通中国妇女平凡而坎坷、不幸的一生,表达了对这位伟大母亲由衷的感恩之情。大堰河,也是千千万万中国母亲的代表,正是这片如同慈母一样宽阔的土地和这个伟大的祖国,尽管她受尽欺辱,满身疮痍,历尽沧桑,然而却永远不失母性和母爱伟大的光辉诗歌饱含深情,反复咏唱,如泣如诉。

初中个人读书心得篇5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这段选自《人生有何意义》胡适先生的一段话。足见胡适先生是实实在在地实用主义者。

全书是胡适先生的演讲、信件集,共四章,分为“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读书“、”青年人的苦闷“、”不老不朽“。涉及到胡适先生的人生观、学术观,在新思潮、新文化碰撞传统中国文化过程中,当时社会的状态。文中,胡适先生论述观点,博古通今,历史文化的典故和应用,古今思想的辨析,信手拈来,印证自然。但因为是文集,所以断断续续一直没看完。

胡适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早年留学美国,很早接触到实用主义,他主张“学以致用“,注重实际效果,注重思想的应用,并且把实用与否作为检验一种理论的最终目标。在他的人生观里,最重要的是对真理的追求,他希望当时社会的精英,大学生们能拥有科学的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法,讲究实据。

全书开篇讲述了旧友朱子平因家庭琐事、生活困惑而发出的疑问: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子,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有时候,我在睡梦里喊着”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了什么“以及第三章开篇”青年人的苦闷“面对现实窘境的痛苦。胡适先生是文化先锋,在他的文稿里有对于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关乎于国家忧虑,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行动胜于思考”,这不只在当时那个年代,在任何时候,此时此刻都有他的现实意义。就如同文中”青年人的苦闷失望,其实岂止青年人苦闷失望吗?”

正如胡适先生所说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意义这种缥缈的东西,很难抓住,每个人的理解也全然不同。“我这个现在的“小我”,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过去,须负重大的责任;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未来,也须负重大的责任。”我们清楚的知道我的“自我”与其他人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身上担负的责任也是被赋予的,重大的责任。去做点有意义的事,你就会觉得人生有意义了!

初中个人读书心得篇6

小时候,觉得散文最没有味道,不痛不痒亦不轻不重。见不到宏大的场面、激烈的冲突,甚至连主人公都可以缺席。现在再不敢说这种没有见识的狂言妄语,恨自己被刻板印象毒害,一耽误就是这么多年。

散文给人的感觉就如同孟晖在《妙饮沉香一缕烟》中,描写的宋人以沉香烟制作饮品的过程。将茶瓶倒扣于香炉之上,收集袅袅熏香,倒入滚烫的沸水,密闭一段时间后便可享用。与茶水的醇厚苦涩不同,这种用素馨花或檀香一类做成的“沉香熟水”自是甘甜可人。想想看,散文的语言多是细腻轻柔,作者把他所观所闻所读所感娓娓道来,好似缕缕香烟在屋中缓缓升腾,汇聚一隅。继而作者将视角放大,慢慢铺陈,就像那香烟静悄悄地拂过室内每一处角落。这时,突然有一句话说到你的心坎,那种感同身受让人激动得心跳加快,此刻的内心仿佛被注入沸水一般燃烧起来,唤醒尘封已久的记忆。文章戛然而止后,思绪尚不肯转移到别处,只待留自己与那些文字独处须臾。

最喜欢北岛的《北京的味儿》,酣畅淋漓,读罢意犹未尽。那是孩子们眼中的北京城,散发着上个世纪的味道。堆满墙根的冬储大白菜、大杂院里的浓烟滚滚、家门口槐树上的吊死鬼,如果不是跟着作者又回顾了一遍短暂的童年,北京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不是只剩下首都和雾霾?当看到那条熟悉到再不能熟悉的路线:从三不老胡同到地安门大街,头脑里那些已经退去颜色的画面瞬间变得鲜活起来,在馋猫小北岛的带领下,找回了那段欢蹦乱跳、无拘无束的时光。

《饿》和《报纸的故事》让人看到拮据中的知识分子的悲凉,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人终究逃脱不了现实与理想这对永恒的矛盾。是要将全身心投入到艺术,还是向“只有饥饿,没有青春”屈服?前不久某公众号推送了胡适的《一个故事》,编辑后的题目取为《胡适:柴米油盐的日子就算过了一生吗?》。讲述的是一个有才情豪气的人迫于生计碍于情面,工作结婚生子,三十岁的年纪已白了头发,再写不出好文章,而后逢人便问,“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后来又看到几篇忆顾城的文字,原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存在于幻想中,现实版的激流岛是种不出庄稼的山坡,破败不堪的小屋,没有水源的孤岛和违反当地法律要在三天之内杀死两百多只鸡的残酷。相信每个人在意气风发的年纪里都有过豪情壮志,甚至不光自己发誓还要许诺给别人。后来被生活一次次地压倒,在目睹了人生的艰难后,有多少人坚持了下来,又有多少人选择了苟且。《表弟》一文中面对表弟的不幸离世,作者说,“或许我倒可以庆幸,表弟选择那个明媚的夏日午后离开,心中一定还有大梦想和大爱,因为那时,他身后的世界还烨烨生辉,有青山翠谷,有侠客,有神。”在大风大浪过去后,耳边回荡起卡尔德隆的那句“人生就是一场梦,梦也是梦。”

这本书读得很慢很慢,想起韩寒在《皮囊》的序里写,“好的文字往往带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对我来说,《给孩子的散文》就是第二种。阅读的时候时间停滞,全神贯注,就像捧着一朵挂着露珠的花蕾一样,恨不得将每一句话反复读上好几遍。小时候错过的东西,总有一种要加倍偿还的执念。如果你也如此,就让我们一起弥补曾经擦肩而过的遗憾吧。

初中个人读书心得篇7

这本散文集总共收入46篇作品,按作者的出生时间排序。从生于19世纪的大文豪鲁迅,一直到八零后女作家李娟,基本上涵盖了现代白话散文发展的整个历程。在编者之一的李陀看来,《给孩子的散文》要让孩子们打破对散文的定型化想象,展现出现代白话散文的丰富性。

通读这本散文集,我觉得篇目的选择似乎有三重标准。首先,好的散文应该体现出作者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看法与发现。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李零的《史学中的文学力量》和张承志的《杭盖怀李陵》。前者是一篇介绍《史记》的普及性文字,但李零先生却在史学著作中读到了司马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生之热恋和死之痛苦”;后者则在蒙古凭吊汉代名将李陵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感慨李陵悲惨的命运,而是去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

其次则是《给孩子的散文》有意跳出散文应写景、叙事、抒情的窠臼,收入了竺可桢的《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俞平伯的《记在清宫中所见朱元璋的谕旨》、《傅雷书信: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夜》、陈从周的《小有亭台亦耐看》、黄裳的《怀素〈食鱼帖〉》以及冯象的《太初》等文章。于是书信、札记、论文、科普散文等都囊括其中。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偏重于学术性、思想性的作品或许显得有些艰涩,但却能让他们了解到这世界上存在着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等待他们的探索与发现。

第三,考虑到这是一本献给孩子的散文集,编选者还有意识地收入了不少表现童年生活的作品。例如新凤霞的《左撇子》、北岛的《北京的味儿》、莫言的《卖白菜》、毛尖的《表弟》以及李娟的《河边洗衣服的时光》等。这些作品或是书写无忧无虑的游戏时光,或是描写贫寒的生活带给孩子的心理创痛,抑或是抒发对逝去玩伴的深切悼念,无不令人动容。如果说书中俞平伯、陈从周等人的散文或许会让孩子们觉得枯燥,那么相信这类文字会带给读者一段幸福的阅读时光。

笔者曾在中文系求学多年,期间免不了常常被亲戚朋友押解回家,去给小朋友们辅导作文。我觉得今天的孩子固然存在着语言贫乏、写作程式化等弊病,但病根却并不在文字本身。对于这些年轻的朋友来说,现代都市生活模式早已为他们的人生刻下了既定的轨道,丧失了与充满偶然和残酷的生活本相相遇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文字当然变得呆板、干瘪而毫无个性。因此《给孩子的散文》中那些掉书袋式的晦涩文字,那些对苦难生活的描绘,恰恰可以为今天的孩子提供一个重新看待生活的窗口。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太平顺了,他们其实并不需要再增加一些便于消化的养料,另类的文字与异质的思想或许才是真正的良药。

的确,《给孩子的散文》中的46篇文章已经展现了一个足够丰富的现代白话散文的世界,使我们能借此窥见20世纪中国人对于时代的思考与描绘。不过我更希望阅读本书的年轻人不要仅仅止步于此,而是把《给孩子的散文》当作一个窗口,去认识散文世界背后那个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与生活世界。正像编选者所言:“散文世界后面还应该有更广阔的知识世界,其中有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也有现实人物、现实故事……它们才是散文写作真正的意义所在。”

初中个人读书心得篇8

人生的意义这个话题太过深奥、宏观,现代的人们大多衣食富足,追求诗和远方,追求说走就走的洒脱。读过胡适先生的《人生有何意义》之后,你会发现我们所处的时代虽然不同,但对于人生这个永恒的话题从未停止探究。

《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整本书共有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读书、青年人的苦闷、不老不朽四大章节,通过收录胡适先生在不同大学的演讲稿、回复友人的书信等展现了胡适在文化、政治、自由等方面的深厚功底和思索。

苏格拉底说:未经考察过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迪尔卡旅行之后才发现以前积下来的许多观念知识是不可靠的,若欲过理性生活,必得将从前积得的知识,一件一件用怀疑的态度去评估它们的价值,重新建设一个理性的是非。因此,欲得人生的意义,研究哲学,参考已往死的哲理,探究活的人生应有的态度。

宿命论屠格涅夫说:自认主宰着人性,自然推动着时代,自然拨弄着人生,宇宙没有绝对的真理,人生没有客观的意义。人生如烟,命运如风,全人类的生活恰如这升腾的烟,起落不定,纠结缠绕,或伸展或躲藏……,沧海桑田,时刻变迁,一切都是烟,一切都好似在永远变化着,新的代替旧的,幻影追逐幻影,人们像烟样的匆匆飞着追求着,一点没得到什么又像烟样的无踪无影地消逝了!

人类本身就是感性和理性的矛盾体,我们用科学去答复一切,也要用科学的方法、精神和态度去解决人生。首先,现在的自己要反省,问问自己以前的知识是否靠得住;其次,要实事求是,做切实的工作,且奋力地去做;再次,寻找真凭实据,有了凭据才可以相信,就不会上当;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朝夕的去求真理,无论成功与否,真理无穷,宇宙无穷,尽力向上做去,得一分一毫、一定一寸也是可喜。有了这种精神,做人就不会失望。

所以人生的意味,全靠你自己的工作与努力,你要它圆就圆、方就方,是有意味;因为真理无穷,趣味无穷,进步快活也无穷尽!

初中个人读书心得篇9

《给孩子的散文》本书是诗人北岛和作家、文学评论家李陀联袂选编的最新作品。收录散文46篇,涉及45位中国现当代作家。所选篇目,无论文风、样式,还是内容、题材、立意,无一不体现了作家们的郑重态度与高妙技巧,也是后来者的学习、摹仿典范。

《给孩子的散文》是诗人北岛继《给孩子的诗》之后,联袂作家、文学评论家李陀共同选编的最新作品。北岛和李陀探勘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宝藏,采撷一个世纪的创作芳华,编选《给孩子的散文》,再度带来阅读的冲击。《给孩子的散文》收录散文46篇,涉及45位中国现当代作家,所选篇目,无论文体、风格、样式,还是内容、题材、立意,无一不体现了作家们的郑重态度与高妙技巧,也是后来者的学习、摹仿典范。《给孩子的散文》中作家、篇目、版本的择选,都体现编者北岛和李陀一以贯之、别具手眼的文学理念与美学目光。

《给孩子的散文》的编选刊行,是对“五四”以来现代汉语散文成就的总结致敬,是对未来写作的热切期许。《给孩子的散文》也让孩子们能以最直接的方式触摸经典、亲近文学。

“为孩子留下一部作品”,“读散文就像穿越田野,无边无际,遍地花开。合上书打开书,我们眼前会展开更广阔的世界。”《给孩子的散文》作为开放性的经典散文选本,因编者北岛和李陀的眼光与热忱,品质的特出和优异,势必在汉语世界产生广泛、持久而巨大的影响。

初中个人读书心得篇10

《给孩子的散文》是北岛系列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给孩子的诗》。《给孩子的散文》作为再续前约的第二本书,个人感觉此书中的散文比前书中的诗歌更能被孩子理解,这并不是诗歌的魅力不如散文,而是现代教育所致,在我读书的时候老舍、朱自清、矛盾、鲁迅的散文就充斥在语文课本中,过去几十年(远没有到一个世纪之久),想必教材的改变也不会大,散文还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题材。

本书中收录的散文46篇,涉及45位中国当代作家。其中有很多作家,他们的名字曾不止一次的出现在我的小学、中学、大学课本中。另有一些是我离开学校后认识的,他们的名字通过一本本力作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如此一来,老友新朋一起见面,这场面热闹中透着一种喜悦。

我就是带着这种心情开始了这场美妙的阅读之旅,阅读着一篇篇美文,感受作家笔下人物的喜怒哀乐,我常常有一种错觉“他们”仿佛就生活在我的身边,我看着他们的同时仿佛也看到了我自己。

其中,令我影响深刻的有几个故事,由于个人能有限我说两篇散文,第一篇散文或者说第一个故事《卖白菜》作家莫言,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是故事里透露出的一种浓浓的情感。

文章从12岁的孩子视角开始着笔让读者感受到书中母亲的焦虑,家庭的贫穷。作家所用的文字很普通,没有生僻字,也就给了我一种平实之感,我想如果用高深的词语来表达可能会影响情感的输出,也许这就是作家选词的理由吧!不仅如此,散文上半部分还有运用了很多省略号,每一个仿佛都是一个叹息,让我回味其中。

随着文章的继续,文中的情感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层次的逐渐增强,这要归功于作者的布局,就像百米赛跑,有起跑、加速、冲刺。莫言一开始用母亲一连串的动作,和之后的省略号已经很好的完成了起跑,接着的加速作家巧妙的变换了重心。逐渐把重心自然的过渡到了我(12岁的男孩社斗)通过他的所思所感来表达对白菜的感情。

这种表达的好处是用孩子的视角和思维来对比成人的视角和思维。这种方法我曾在周兄的一堂课上见到过,他课上讲了一首诗《鸡汤》“露营的时候,鸡住在我旁边,我想让它叫醒我,一早醒来我没听见鸡叫,我喝到了鸡汤。”诗中孩孩子的眼中鸡是活物,是用来打鸣的,而成人眼中他就是一道菜。同理可证,白菜对于文中的我和母亲来说是一种感情,尤其是那颗最小的白菜,倾注了母子浓浓的深情。而在别人眼中白菜就是白菜,它最多值个白菜价。

这些描写,都是为了最后的冲刺积蓄能量。情节的发展需要人物来推动,随后故事里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辅助作用(七姥爷),一个起主要作用(买白菜的孤寡老太),通过这个两个人的加入,让故事有了冲刺的效果,而这个冲刺也是有层次,当故事中的我和孤寡老太对白菜的价值观不一,矛盾达到顶点的时候,我故意多算了老太一毛钱,七姥爷的眼在我的脸上戳了一下,这个冲刺已基本完成。

故事最后,当母亲知道了我多算了一毛钱,把白菜拿回来的时候,我看到母亲第一次流泪,也就意味着这个百米赛跑撞线了,到终点了。但在读者心里这个故事还没完,它留下很多未说完的话,是委屈、是无奈,还是什么,作者留给读者慢慢体会。

第二篇散文是《匆匆》作者朱自清,这篇散文没有很强的故事性但是胜在它的选词很美,全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来形容时间匆匆溜走时人的无奈。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一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了呢”整段读来,感觉不像读散文,更像是读一首诗,文中充满了诗意之美。

    【读书心得】栏目
  • 上一篇:返回列表
  • 下一篇:《团队精神》的读书心得书评五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