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观后感【整理3篇】
死亡诗社观后感
看这部电影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死去了好久,从某个不经意间被打破的清晨开始。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太过纯净的故事。我说的太过是因为它没有被商业化得很滥情,所以也成就了它票房毒药的性质。一群青春年少的男孩们,一个对生命有独特理解的老师,还有他们生活其中的一所刻板严格的名牌中学。
影片主要讲了一群学生在基丁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反抗给予他们压抑和束缚的教学体制,但又以一个学生的自杀和基丁老师的被辞为结尾。情节的安排行云流水,没有任何花哨,只是在喜剧式的上半场走到沉郁的结局时,多少让人有点心情黯淡了,但正是这种被现实挫败的感觉,和着最后一个场景里抑郁中的高潮,升华了该片的寓意。回过头细细品味时,影片丰富的内涵甚至会让人分不清,究竟谁是该片的主角,基丁老师?学生?还是如铁屋般禁锢人的心灵的体制或者说是这个现实的世界?
在基丁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育人者如何在体制和教条下成为放逐者的故事。如果说,这部片子里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象征着束缚和压抑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体现了自由和激情的梦想的世界,那么,基丁就是这两个世界的联系点。他是现实世界里的老师,是拥有现实世界里诸多光环的人,但他更是指引着学生发现并珍视内心梦想的舵手(船长?),帮助学生坦然面对自己,面对生命的友人。他教会他们用不一样的眼光看世界,做不一样的自己,挑战那些在别人眼里是金科玉律的教条,走真正自己想走的路。无论是让学生撕掉权威关于诗歌的评价用自己的心去品读,还是让他们看到自己是如何随着别人的脚步改变自己的步伐的,基丁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这一群在禁锢里压抑太久的年轻人,让他们恢复了飞翔的勇气和向往飞翔的激情。但,属于基丁自己的结局是被校方因为“毒害”学生思想为名赶走了,似乎和遥远切近的时空里,那些个挑战者,背叛者的悲剧式命运无奈地呼应了。盗火者给人们光明,而自己却永远只能背负着盗者的恶名,默默走开。
在尼尔的世界里,展现的是一个人如何从别人生命阴影里走出来,看看阳光洒在自己身上的光辉,做在想要走的路。尼尔在基丁老师的课堂上被点燃寻觅生命意义的激情,重组了死亡诗社,瞒着父母参与他梦寐于求的'话剧的演出,他飞扬的生命在“仲夏夜之梦”里的精灵身上光芒万丈。然而当帷幕落下,他还得回到现实,面对父亲严厉冰冷的目光。在父母梦想之间,尼尔无路可逃,终于,在一个飞雪的寒夜,他最后一次带上精灵的荆冠,踏着冰凉如水的夜色,了结了自己短暂的生命以一个自由而鲜活的生命的姿态发出他最后无言的愤懑。在他的身上既能看到一个寻梦者的浪漫和激越,也能看到背负着现实生活压力的被束缚者的无奈和呻吟。
而片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那就是托德。胆小,懦弱,发奋学习,沉默少语,看着他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体内有某些部分和他共鸣着。在他无能平凡的外表下依然是隐藏着激情的,但他的激情总是默默流淌,直到影片的最后才有了一次无发抑制的爆发。基丁老师的走,他无能为力,甚至无奈地充当着指责人,在基丁离开教室的瞬间,他站在了课桌上,呼喊着:“船长,我的船长!”这是基丁教的方式,一种换种眼光看世界的方式。现在,这种方式成为公然嘲笑现实世界可悲束缚的武器,虽然对于这个麻木了太久的世界没有太大的杀伤力,但导演还是让我们看到在托德的带动下,班里的同学几乎都陆续地站了起来,场面有点煽情,也不是很真实,但这确实给了我们每个人继续前行的希望。基丁走了,但没有人会怀疑,青春张扬的烙印永远留在了这些刚刚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的人心灵深处。
整部电影充满张力诗意和激情。其中有两个场景意象让我刻骨铭心。
一次是表现秋野上黑压压的鸟群惊飞的空镜头,从未见过这么多鸟在一瞬间飞起,其漫天之势宛如一股挣扎着奋起的力量,渴望一次不计代价不计后果的飞腾,它们扑翅的声响惊起秋野广袤的宁静,即使是短暂的,但也让这个世界听到了它们自己的声音。
还有就是黑夜里穿行于迷雾间的那几个向往自由的身影,寂寞的灵魂,向诗歌取暖,在诗歌的激情里颤栗。看不清他们的样子,只是觉得,不经意间,心随着他们奔向某个山洞,在那里倾泄所有的愤懑,在亢奋的目光里寻觅生活的力量。
一片关于诗歌的电影,当然是俯仰皆是的如诗般的妙句警言,如“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真正自由,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两条路在森林里分叉,我选择走的人少的那条。”
“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地活着。”
遥远的日子里,米兰昆德拉如是说。
而在这里,在托德稚嫩的脸颊上写着,在尼尔紫荆冠上刻着,在基丁怅然的微笑里流露着的是这样的诗句: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
我希望活的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
我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同样的励人自励的文字。
影片名为死亡诗社,也许正是借用了向死而生的含义,只有让不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思想,那部分灵魂死去,才能真正把握住属于心灵的那部分生命。开始真实的生,清醒的生,有意义的生!而割舍和死亡都是伴随着痛苦的,所以有了月光下走向生命终结的尼尔,有了被迫离开学校的基丁,但,痛苦的背后是新生的孕育,所以,影片让我们看到了托德,看到满教室的托德们,这就是延续和未来!
死亡诗社观后感 2
这是一部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校园影片,向我们反映了教育对学生身心的影响,也表明了教育应是与时俱进的,不能一味的沿袭传统,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是没有主见的、没有自己的灵魂的,年轻一代的教育与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它讲述了一个神秘、独特、新奇而又富有魅力的老师和一群充满希望、富有叛逆思想而又精力充沛的大学生一起学习、成长的教育故事,他们像是师生,更像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有思想的碰撞,有情感的交汇,还有彼此对自由、信仰的渴望,对传统、制度的反叛精神。
故事的主人公基廷老师是教诗歌的,一个富有爱、浪漫情怀且对教育有独到见解的老师,一个热衷于教育,热衷于解救年轻一代学生的使者。他的课堂上总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同学们可以肆无忌惮的笑,或是随意的坐在一起听课,他站在讲台的课桌上讲课,他让每一个同学们都站起来,鼓励学生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不要用前人的观点限制了自己的思想,不要只想到作者的见解,要有胆量从新的角度出发,找到自己的`观点。的确,好些时候我总是觉得自己太局限于书本或是权威,总是刻意否定自己,也常会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鼓励同学们学会品尝文字和语言,关注自己,而不是一味奔向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守着学校固有的学习模式和氛围,禁锢了自己,讲究关注实实在在的自己,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要及时行乐,珍惜当下的幸福。
基廷老师说过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唯有在梦中,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的确,现实有太多我们无法预料、无法改变的事情,人都会渴望自由,不喜欢拘束,或许只有沉浸在梦中才能有机会得到满足,而诗歌的浪漫也许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归宿。
看了这部电影,感觉内心起伏挺大,有感动、有期待、有同情、有心痛,尤其是看到尼尔为了自己自由与信仰,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与及基廷老师将要被迫离开那一刹那,我的眼泪不自觉滑落。这是一个青年学生用他的生命在向自己的父亲证明自己的对梦想的坚定与执着,似乎也是对当时的社会表明青年学生的反叛精神,我为尼尔感到惋惜、同情。他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信仰,也可以违背父母的命令与安排,可是他不该以如此极端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决心,不该如此想不开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他本可以试着与父亲协商,而不是逃避,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消极的,也许是封建落后的制度残害这一鲜活年轻的生命,也许是父母与子女间的代沟与及彼此间的不理解酿成了这悲剧,这该是家庭的悲剧也该是社会的悲剧吧!如果当时的社会能够开放一点,人性化一点,父母与子女间多点理解,多点沟通,或许社会上就会多一点像尼尔一样优秀的青年,少一点人间悲剧,这该有多好!
当剧情发展到高潮时,即尼尔的父亲看到了尼尔的精彩表演时没有赞赏,没有认可,而是将他带回家训斥,其间他对尼尔说了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你拥有我从来没有梦想过的机会,你要上哈佛,你要当医生,我想这不仅是他父亲的心声,更是千千万万的父母共同的心声吧!每一个父母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给自己的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女好,所以总是为他们考虑,为他们安排,想让他们接受更高等的教育,过上更好的生活。只是他们忽略了孩子的天性,忽略了他们也是有梦想、有追求的,他们不可能像玩偶一样接受所有的安排,按部就班的接受,就像我们中国的许多父母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在培养孩子,为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我觉得现代的父母开明了许多,父母与子女间的代沟少了些,彼此懂得了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多用心沟通,用心倾听,这样的家庭教育才更有效。
基廷老师是非常优秀的,可敬可亲的,他主张新的教学方式,而不是一味去按照传统的模式培养学生,他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敢于去追求,不要一味的束缚自己,这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教育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重个性发展,给学生进行社会教育,这才是应有的高等教育,才是素质教育吧!因而基廷老师是深受学生欢迎的,都亲切的称他为船长,因为他懂学生,正如学生也懂他一样,在他因尼尔的事,备受家长、学校领导否定时,学生们都在不住了,舍不得这个带给他们众多欢乐、众多美好东西的老师,极力挽留他。这一刻,我真的为基廷老师感到高兴,感到欣慰,他成功了,他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与尊敬,他的身影深深的烙印在学生们的心里,在他眼里我看到了心酸的泪水,是因为不甘心还是更多的是不舍与感动,想必他此刻的内心更多的是欣慰吧!如果今后我做老师能像他一样那么受学生爱戴,那么我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我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
死亡诗社观后感 3
在我对这部电影一无所知的时候,“死亡”“诗社”这些具有魅影般的字眼深深的触动着我的内心。当然导演并未辜负我的期望。当下媒体以及大众在关于一部电影的讨论涉及到最多的字眼多为票房,明星演员等等,对此,我颇为不屑。大众审美的庸俗和低级使得当下电影的精神含量日趋直下,沦落为贩卖眼泪和满足大众视觉猎奇心理的娱乐消遣。但总有一些电影,它们没有刻意营造的华丽,没有故弄玄虚的剧情,但是他们朴实无华。用最坦率的镜头讲述不平凡的“世界”。影片中的英语老师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貌不惊人、风趣幽默、平易近人。他叫“基廷”学生们亲切地喊他“船长”——“哦,船长,我的船长”,这是华特惠特曼(一个诗人)为亚伯拉罕林肯先生所写的。基延自比为船长,一个为学生们导航的人。相比之下“威尔顿学院”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地狱学院”这里管理森严,刻板,学生们被抹杀了个性,成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容器。
成为失去了生命真谛的可悲的存在物。影片伊始的开学典礼上,学生们一色着装,迈着整齐的步伐,共同喊着学院的四大信念:传统、荣誉、纪律、卓越的口号。这是个性的毁灭,对生命真谛的亵渎,即使如此它们也无法抑制生命本能,这种强大的力量潜藏在学生们的内心中。他们叛逆,抵抗,宿舍是他们的另一凡天地,他们自有他们的四大信念——模仿、恐怖、颓废、污秽!但他们又不得不面对着强大的来自学校和父母压力,尼尔便是一个有着很高艺术潜力的孩子,他内心激情澎湃,生命的原始力量击打着脆弱而忧郁的他。他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但他的父亲想要他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他试图和父亲反抗但都被无情地压制了,最后他不得不如步兵对司令般言听计从。到这里的每个孩子都一样,他们的父母都对他们寄予厚望,工程师、科学家、银行家或者其他。他们要为此牺牲生存的.真正意义。牺牲来自于诗的原始动力。他们失去了航向,直到基延来到这里。
第一堂课,他是吹着口哨晃悠着进来的。习惯了板着黑脸“至高无上”的学院老师的学生们突然间无所适从了,他们惊讶,窃喜以及不安。他把他们带到一间房间内,他指着墙壁上的老照片对学生说,这些照片上的年轻人和你们一样,青春,不可一世,认为整个世界都掌控在自己手中,但他们现在全化为灰烬,这是很早年前的照片。他让学生们读书本中的章节——“及时行乐”“花开堪折直需直”。这在理性主义者看来是荒唐的,另人发指的。但是基延看来,我们都是凡人,我们必须面对死亡,僵硬与衰老——CARPEDIEM,基延反复地重复着这个词。“及时行乐”这个词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理解上的误区,这也可能是翻译带来的意义曲解。“及时行乐”不是纵欲,不是欲望的泛滥。
看完这部片子后你可能才会理解,此“乐”非彼“乐”,此“乐”的真正解读应该是“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精髓”“爱”“一花一草一木”“丛林”“大自然”“诗歌”——(为什么我总找不到省略号)就像“红楼梦”中“宝玉”的“淫”而非“荡”。基延要让学生们去独立思考,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生命,让他们在心中自问生命的意义,自问“在戴运无信者的绵延车厢中,在充满愚人的城市之中,身处其中的意义为何?”他跳上桌子,让学生们体验换一种视角看待问题的不同感受,他让学生读课本序言21页“普查利”“了解诗”的愚蠢序言,然后歇斯底里地叫他们把这一页撕掉,愚蠢的论断,诗歌不是数学公式,不是可以靠计算得到的一种结果。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技巧,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而人类充满了热情。诗——美丽、浪漫还有爱,他告诉学生们,这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啊,我,这个问题不断重演的生命”去品尝文字,文字与思想能改变世界!他告诉学生们一个叫“古诗社”的地方,一个致力于“吸取生命精髓”的社团,它在丛林,在山洞里,他们在篝火下轮流朗读梭罗、惠特曼、雪莱的诗歌。“我到森林里,因为我要过真正的生活,我要活得充实,汲取生命中的精髓,扬弃一切与生命无关的事物,当我死时,才不至于发现我白活一场”
尼尔和同学们在夜幕下,从学校森严机械的精神地狱中逃了出来,他们像鬼魅一般奔向丛林,本向生命,他们或许不可能成为诗人,但他们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一个人在内心缺乏诗意是多么可怕的事啊,他拥有一切,但是精神枯槁,行同走肉,直到最后他发现自己白活一场。纳克斯勇敢地去追求他的女孩克利斯,虽然遭到拒绝,但他做到了。尼尔争取到“仲夏夜之梦”的角色,他兴奋异常,安德森超越了自己的恐惧,他学会了表达自己而不是逃避。就在一切都按照美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接踵而来的愚蠢的压力把一切都冲垮了。尼尔没有从父亲那里争取到自己打算从事演员的愿望,虽然每个人都看出来他有这方面的天赋。他绝望了,他自杀了。学校就此事展开对“古诗社”的调查,其实他们真正针对的是基延,他们的四大信念与基延的理念格格不入,所以他们必须把他排挤出去。
诺伦接管了基延的课程,他问学生什么是诗?他要学生们打开课本序言21页普查利“了解诗”序言的时候,和前面的撕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愚人如何懂得诗?但基延面对诺伦的羞辱却无能为力,我们有热情,我们是凡人,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诗”。基延饱含泪水,他舍不得这群孩子们,他舍不得任愚人去践踏孩子们纯真的灵魂,所以他不舍离开,而面对强大的霸权压力,他无能为力,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非常纠结,孩子们是弱势群体,他们无力反抗。但最后孩子们还是在那个胆怯而忧郁的孩子安德森的带领下站在桌子上向老师公然致敬,我哭了,我和他们一起站起来,为了基延,为了生命的真谛。
死亡诗社经典语录
1、“站在世界屋脊上,我喊出我野性的狂叫”
2、做一个真正的上帝!
3、别想,直接回答...释放你的心灵,用你的想象力,说出跃入脑中的第一个念头,即使是胡言乱语也没有关系
4、当你认为你知道某件事时,必须再以不同角度看它。
5、要敢于开拓自己的天地
6、我们读诗、写诗看他不是为真物为它们好玩,和吃一是为真物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和吃一人类是充家笑激情的。
7、我闭上眼睛,他的形象在我眼前晃悠
8、与逆境不屈抗争,以无畏的气势面对敌人。
9、我要做生活的主宰,而不是奴隶。
10、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11、5.To struggle against great odds. To meet enemies undaunted.
12、你们用不着表演,完全为你自己。
13、你们用不着表演,完全为你自己。
14、可是只有在梦这笑有国,人后人能得到自由。以前如此,她去向打来也是。
15、9.You don't have to perform. Just make it for yourself.
16、死亡诗人致力于吸取生命的精华。
17、船长,我的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