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了,因为爸爸妈妈还要上班,我就跟爷爷奶奶、姑姑、表弟一起回阳春老家去了。
每年我们都习惯回老家过年的,可能是城市里过年太冷清了。特别是过年时,在老家可以放鞭炮、放烟花呢,还有很多堂哥、堂弟以及邻居的小朋友一起玩。
哦,忘记说了,还有狮子来拜年哦!
不过说起来拜年的狮子,敲鼓的,摆狮子尾巴的,像都是小学生一样大的呢,比我大不了多少。问妈妈为什么他们这么小就跟着去拜年,妈妈说他们是农村的孩子,家里穷,为了赚钱读书呢!
看来我们城里的小孩还真得向他们学习,人家这么小就要跟着大人去赚钱了,我们还只顾着玩呢,还不能好好读书。
从年初二开始我就跟着大人去亲戚家串门了,还得了很多红包呢,真开心!这些红包我都交给妈妈了,让妈妈帮我存进银行里,等到我长大了再拿出来用。看来我挺幸福的嘛,还没到工作时就有存款了!
因为年初七我们就得回广州,准备开学了!初六当天晚上觉得心理很不是滋味,因为明天就得回广州,又一段时间见不到哥哥(堂哥)了。哥哥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让我将余下的烟花都放完了,看着天空中灿烂的烟花,象征着美好的明天,我们都笑了……
又是一个难忘的、幸福的寒假——过春节!
一月二十五日是大年三十,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来到了。爱睡懒觉的我这一天早早地起床了。直催爸爸妈妈快点去奶奶家。走在大街上,我不禁四处张望,马路两旁张灯结彩,车辆、人群川流不息,正是热闹非凡。
我们大步急行来到奶奶家,只见凉台上红灯笼已经挂好了,门口的对联也贴好了。奶奶正在准备香喷喷的年夜饭。茶几上摆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梨、葡萄、苹果、糖、瓜子、花生……样样齐全。
年夜饭做好了,满满一桌子鸡鸭鱼肉,还有特大号的大虾……面对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我好像没有什么食欲,心里只想着看春节联欢晚会,只想着新年钟声敲响放鞭炮的时候。
春节晚会上,精彩的节目让我至今难忘,“蝶恋花”、“不差钱”、“黄豆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随之鞭炮声四起,烟花升上天空,有的像天上的流星,有的像盛开的花朵,真是五彩缤纷,光彩夺目。我和爸爸急忙跑到楼下,放了一挂一千响的鞭炮,此时整个小区成了鞭炮的世界,烟花的海洋,花了的情景持续了一个小时才结束。
看完春节晚会,我和爸爸妈妈打起了积木,我们的作品像北京的长城一样雄伟、壮观。
爷爷、奶奶对我说:“过年了,你又长大了一岁,你要更懂事了。”我点了点头。
这就是我们的春节,这就使我们愉快的春节。
大年三十一大早,我看到奶奶正忙着买蜜枣、桂花、糯米粉,准备蒸年糕呢!我长这么大,每年都是吃外面买回来的年糕,今年可以吃自家做的,我可要好好“实践”一下。
等吃好午饭,奶奶从橱里拿出蒸笼。我对奶奶说:“奶奶,我也来帮忙,自己吃自己蒸的糕,会更好吃的。”奶奶微笑着同意了。我挽起袖管,那股高兴劲别提了,全身充满了动力。
首先,奶奶先把糯米粉倒进竹匾里,在里面加上了白糖,蜜枣,桂花;然后用筷子麻利地来回拌均匀。奶奶说;“这样争出来的年糕才又香又好吃!”于是我学着奶奶的样子用筷子不停的搅拌。接着,奶奶在大锅里放了一锅水,再把锅盖盖上,让爷爷烧水。过了一会儿,水烧开了。这时,奶奶蒸笼的内壁用纱布轻轻地抹上清油,放入已拌匀的糯米粉,双手在蒸笼的四周拍了几下,等糯米粉拍结实了,急忙把蒸笼放在锅上蒸。蒸了一会儿,米粉中冒出了几个泡泡,泡泡破了,蒸汽便从米粉中冒出来。奶奶低着头仔细的观察蒸汽的出气处,还不停地在出气处撒上糯米粉。奶奶一边忙着添加糯米粉,一边告诉我:“这加糯米粉很有讲究,加的不好,蒸出来的糕就有的生,有的熟,不好吃。”奶奶还关照爷爷把灶内的火烧旺一点。很快,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一笼又香又糯的年糕就这样蒸好了。
奶奶乐滋滋地把冒着热气的年糕放入盘中递给我,嘴里还说:“吃了年糕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啊,这一块块年糕不仅带给我们新年的快乐,还寄托了奶奶对全家未来生活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