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关于托尔斯泰的两句名言(73个)

时间: 2022-10-10 栏目:网名大全

托尔斯泰名言赏析1

1、国家,只是一个虚构的存在。实实在在的国家,以前不曾存在,现在也没有。真实存在的,只有一个人以及其他人们的生活而已。《论奥地利合并波斯尼亚·黑契果米那》——托尔斯泰

2、如果我能够强制别人去做好事,或者是我所想的事,那么同样的,别人也能强制我去做好事,或者做他们所想的事。即使双方所认为的好事,以及心中所想的事,完全背道而驰,也是如此。《人生之道》第十四章——托尔斯泰

3、谁都知道,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是一种愚蠢的想法。认为自己的家庭比其他家庭优秀的想法,更加的愚蠢,但是人们往往不晓得这个道理,还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美德。而民族的优越感,更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但是,人们往往不认清这个道理,反而推崇这种民族优越感,认为这是一种伟大的美德。《人生之道》第十二章——托尔斯泰

4、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习惯。但是,为什么抽烟和喝酒是大家共同的习惯?连有钱人和穷人都相同。这是因为——大多数的人对自己的生活都感到不满。人们之所以会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是因为所有的人都在追求肉体上的快乐。肉体是永远无法感到满足的。因为这个不满,不管穷人或有钱人,大家都打算用抽烟和饮酒,来忘却自己。《人生之道》第七章——托尔斯泰

5、在出门之际生活步调激变的时候,还有余力仔细考虑自己行动的人,很容易会被真正的沉思所掳。这个时候,他大都会检讨过去,并试着为未来作一番设计。《战争与和平》第一卷·第一部·第二十五章——托尔斯泰

6、人们即使不靠自己来认识自己的灵魂,那并非就意味着他是个没有灵魂的人,只不过是他还未去意识他的灵魂罢了!《人生之道》第二章——托尔斯泰

7、这个理论,就如同下述所说的一样,亦即人类是不灭的一个生命体,而且每个人都是这个生命体各个器官的一小部分,每个人都各自担负着一个奉献自己给全体的使命。《怎么办》第二十九章——托尔斯泰

8、纯真的生命,活在信仰.空想及疯狂当中。《我的信仰是什么》第七章——托尔斯泰

9、我们以为,属于我们这一阶级《注:有产阶级》的现代人们所体验到的感情,都极珍贵而且丰富。但是实际上,我们这一阶级的人们,几乎所有的感情都属于如下三种极无趣且单纯的感情。第一种是傲慢,第二种是性欲,第三种是对生命的倦怠感。这三种感情与由这三种感情衍生出来的感情,几乎独占了有产阶级所有的艺术内容。《艺术论》第九章——托尔斯泰

10、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向别人传播他自己的信仰?如果他拥有真实的信仰,他应该知道,所谓信仰就是人生的意义,是人们自己所确立的与神之关系,因而是没有办法教人信仰的。只有虚伪的信仰,才能为人所传授。《教会与国家》——托尔斯泰

11、耶稣不但反对像是自称为传教士的祭司,滔滔不绝地传述一些无意义的事,以及像是玩魔术一般拿着面包与葡萄酒《译注·面包代表基督的身体,葡萄酒代表基督的血》的圣餐仪式等亵读上帝的行为,连传教士这个称呼,都极其反对。耶稣叫人们要在各自孤独安静之处祈祷,而禁止人们在教会祈祷。耶稣反对教会的存在,为了打破教会,耶稣还告诉人们,祈祷必须要付出真心,而且是内心的活动,不是教会的活动。耶稣并且告诉人们,我们不只要避免在这里所进行的一些事,像是判决.监禁.虐待.侮辱.责罚等,还要避免对别人使用暴力,以使自己能够逃脱囚牢的禁锢。《复活》第一部·第四十章——托尔斯泰

12、当你不知道要如何做才好,或是当你不知道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的时候,你最好有个心理准备——打消念头通常比你去做,结果会比较好。当你实在无法打消念头,或者当你确实知道这是一件好事的时候,你应该不会询问自己,做比较好或是不做比较好吧?当你如此问自己的时候,你自己一定知道原定的想法可以改变,而且这件事不见得是好事。如果你想做的那件事,好得让你挑不出毛病,你应该不会那样询问自己吧?《人生之道》第二十二章——托尔斯泰

13、经验老到的牧人们,都知道高举鞭子来威吓想逃走的动物,效果最好,而千万不要用鞭子打它的头。《战争与和平》第四卷-第三部·第十九章——托尔斯泰

14、艺术不是快乐也不是消遣,更不是游戏。艺术是伟大的事业,艺术有把人类的理性意识转移到感情上的功用。在近代,人们一般的宗教意识,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以及人类彼此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真实的科学,应该显示将宗教的意识适用在生活上的各种方法,而艺术则应该将这个意识转移到感情上。艺术的任务是非常重大的。受科学帮助以及受宗教引导的真实艺术,有维护人类平稳生活的使命。依靠外在的手段——亦即法院.警察.慈善机构,劳动监督所等,而勉强维持到今天的生活,还要靠人类自动自发的活动来达成。这正是艺术的使命。此外,排除暴力也是艺术的使命。只有艺术,才负担得起这样的使命。《艺术论》第二十章——托尔斯泰

15、积存金钱的人不会去爱人。《人生论》第二十五章——托尔斯泰

16、每一位作家在写作的时候,都会顾及特殊类别的理想读者。作家们必须要好好地实行这些理想读者的要求,即使这种读者在世上只有少数的一两个,还是要只为这一两个人而写作。《日记》——托尔斯泰

17、对动物来说,不以自己单一的幸福为目的的行动,就是和自己的幸福正面对立,也就是否定了生存。不过,人类的情况却恰好相反,仅仅指望自己一个人幸福的人类行动,才是完全否定了人类的生存。《人生论》第五章——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名言赏析2

1、动物以及身为动物之一的人类,他们的生活,是永不中断的痛苦之连锁,他们的所有活动,全都只因痛苦而起。痛苦,是一种病的感觉,一种在思考如何除去这种病的感觉之时,以及想要制造快乐之时的病的感觉。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不仅遭到痛苦的破坏,还靠痛苦来完成。痛苦推动着生命前进,所以痛苦是不可避免也不可欠缺的。《人生论》第三十四章——托尔斯泰

2、痛苦的增大是有限度的,而缩小痛苦的感觉,却是没有限度的。《人生论》第三十五章——托尔斯泰

3、金钱是奴隶制度的一种新恐怖形式,与使奴隶和奴隶所有人都堕落的古老形式之人身奴隶制度完全相同。不!应该说是更恶劣才对。因为,这种新的奴隶制度,消灭了奴隶与奴隶所有人之间的个人人际关系。《怎么办》第二十一章——托尔斯泰

4、如果我把在地质学.天文学.历史学.物理学.数学等领域所知的东西,告诉一个在这些方面一无所知的人,他因为得到了全新的知识,故绝不会说:这有什么新鲜!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吗?我老早就知道了!之类的话。但是,如果你要诉说的,是有关道德上的最高尚真理,那么你最好试着用仿佛未曾有入表现过的.极其简洁易懂的方式来表达。大部分的入,特别是不关心道德问题的人,或是在听了你有关道德真理的阐述之后产生不快的人,一定会说:谁不知道你说的?这不就是人们经常耳提面命的事吗?他们认为这些全是陈腔滥调。只有重视.尊敬道德真理的人,才会了解道德的真理,才会使道德的真理化为简单明了的道理——亦即从冷漠茫然中意识到的希望和想像,以及从漠然捕风捉影的表现,转移到积极要求某种适当作为的明确表现。这是极其宝贵的作为。他们知道,这必须要经历长久的辛劳与痛苦,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习惯把道德上的教诲,想成非常迂腐无聊的东西,认为在这当中不可能会有新鲜有趣的事物。但是,在被人们认为与道德似乎没什么关系的各种重要活动当中,包括政治的.科学的.艺术的.商业的活动等,人类生活的全部,渐渐地在发扬光大道德的真理,并渐渐地化道德的真理为简单明确的道理。除此之外,人类未抱有任何的目标。《怎么办》第十二章——托尔斯泰

5、造成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解答如下——世界性的事件,其进展并非由个人的力量来决定,而是决定于与这个事件相关的所有人们的随心所欲都一致的时候。对这种世界性的事件的进展,例如像拿破仑一样看起来似乎有个人的影响力,其实那只是表面看起来如此而已。《战争与和平》第三卷·第二部·第二十八章——托尔斯泰

6、批评没有什么意义。批评有如吹毛求疵一般没有过失.非人的想法。在批评之中,不是谩骂便是奉承。《日记}艺术是人类心力最高度的发挥。《阿尔拔特》第七章——托尔斯泰

7、所有的人如果都能实行基督的训示,在这片土地上,就可能建立起神的国度。我自己一个人能实行基督的训示的话,我就是为所有的人及自己,做了最好的事。不实行基督的训示便无法得救。《我的信仰是什么》第九章——托尔斯泰

8、以前的诗通常是用拉丁文来写,而近代的艺术作品却几乎全像是用梵文写的一样,令大众无法理解。《艺术论》第八章——托尔斯泰

9、不要赞美自己,不要责备别人,不要与别人争执。《怎么办》第二十三章——托尔斯泰

10、有闲阶级的人们,他们的工作大抵是给劳动者新的劳动,不是减轻劳动者的负担。《人生之道》第九章——托尔斯泰

11、近代的艺术对大多数的劳动者来说,其花费之高昂宛如高岭之花,难以攀折。而就内容来看,其所要表达的情感,远远地脱离了不工作就无法生存的大众,令劳动阶级的人与艺术绝缘。有钱阶级的人们感到快乐的事,与劳动者感到快乐的事并不相通,有的事物根本无法唤起劳动者的任何一种感情,有的事物却唤起和怠惰自满的人全然不同的感情。比如像名誉.爱国心.恋爱等现代艺术所标榜的感情,或许只会唤起劳动者的疑惑.轻蔑,或是愤怒之念而已。《艺术论》第八章——托尔斯泰

12、人们会承认一个充满暴力的权力,并服从这个权力,是因为人们担心一旦这个权力消失了,可能会有一些坏人仗着暴力欺凌好人。但是,人们也应该知道,这种操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在这种权力当中,原本就有相当多的坏人,不断地仗着暴力,合法地欺压好人。所以,如果这种权力消失了,坏人们对好人的态度,也不太可能会更趋恶劣。《人生之道》第十四章——托尔斯泰

13、教会信仰是一种奴隶制度。《人生之道》第十八章——托尔斯泰

14、从外表来看,人类是从事着商业.缔结条约.战争.科学.艺术等事业。但事实上,人类的重要事业及正面经营的事业只有一个,亦即探明人类赖以为生的支柱——道德的规则。道德的规则早已具备,只待人们去探索.解明。不需要道德规则的人,认为去探索解明道德规则的做法,既无聊且毫无价值。但是,去探索解明道德规则,是全人类重要且惟一的事业。这个重要性,就好比区分刀子的好用与不好用一般,很难分辨,每把刀子看起来都一样。对于不用刀子的人来说,刀子好用与不好用之间,几乎没有差别。但是,对于刀子的好坏会影响到自己生活的人来说,刀子的好坏与否,是非常重大的问题。这样的人,只有在刀予锋利好用的时候,亦即在刀子派得上用场的时候,才会了解维持刀刃的锋利,须得花上无止尽的功夫。《怎么办》第十二章——托尔斯泰

15、语言是思想的表现。思想代表神的力量,所以所说的话和表现必须一致。语言可以没有差别,但是不能有恶的表现,也不应该说谎。《人生之道》第二十三章——托尔斯泰

16、人们用掉的钱越多,越会令别人为自己工作。而人们用掉的钱越少,越会督促自己工作。《怎么办》第二十三章——托尔斯泰

17、就算她是个极其堕落的女子,如果她心甘情愿将自己奉献于养儿育女,她就是实行了神的意志,并创造了人生中至高崇善的伟大事业,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她更崇高的人。《怎么办》第四十章——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名言赏析3

1、马或马车,是作为交通的一种手段;衣服.房子是因应天候变化来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美味的食品是为了维持体力的手段这些对人类都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当人们把拥有这些手段当做目标,认为拥有马.马车.衣服.屋子.食物愈多愈好的时候,这些东西不只对人类有益,也变得对人类有害。《为冯·波兰兹的著作《农民》所作的前言》——托尔斯泰

2、人们一直在注意自己的生活哪里不好,以及什么地方需要改善。然而,能够改善的,只有自己支配之下的事物——自己。为了改善自己,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承认自己并不是好人。但是,人们都不喜欢承认自己的缺点。人们的所有注意力,通常不在自己支配之下的事物——自己,而在于自己能够支配的情况之外的条件。像这种条件,不管你如何去改变它,人们的处境几乎都没有办法改善。这就像不管你摇晃酒瓶多少次,或是把酒换到别的容器里,酒的品质都不会改变。因为在你只关心自己能支配的事物之外的事物时,无益的.有害的.傲慢的《例如人们老是喜欢去矫正别人的不是》.凶恶的《人们认为妨碍公共福祉的人,死不足惜》.颓废的活动,便会开始。《人生之道》第十四章——托尔斯泰

3、传教士们在坚忍耐苦之时,教会是存在的;当他们渐渐地变得脑满肠肥,他们的传教活动也就告终。《怎么办》第三十七章——托尔斯泰

4、有钱人没有一刻可以得到安宁,他们一边为金钱担心,一边不断地为增加敛财而劳心的工作。有钱的人生活很无趣。因为有钱人只和少数与自己一样的有钱人交朋友,所以生活极其无聊。有钱人不会去亲近贫穷的人,因为他们一旦接近贫穷的人,便会清楚地体会到自己的罪恶,并感到羞耻。《人生之道》第十章——托尔斯泰

5、如果说贫穷的人很悲惨,富有的人则是双倍的悲惨。《人生之道》第十章——托尔斯泰

6、法语,众所周知的,在俄国是觐官问爵之物。《十二月党员》第十二章——托尔斯泰

7、如果想要得到真实的信仰,首先必得立刻丢弃自己盲目的信仰,然后根据理性,全盘检讨自幼所学及深信不疑的一切事物。《人生之道》第一章——托尔斯泰

8、不管是如何肮脏的劳动,人们都不该感到羞耻。人们该感到羞愧的,只有无所事事的生活。《人生之道》第九章——托尔斯泰

9、对神和邻人的灵魂之爱,与男女之间肉体的爱,是不相同的。这两种感情之间,毫无共同之处。前者,亦即对神和邻人的灵魂之爱,是神的声音;后者,亦即男女之间的性爱,是动物的呼声。《人生之道》第八章——托尔斯泰

10、放任肉欲必导致灵魂的干涸。《人生之道》第七章——托尔斯泰

11、俄罗斯以及所有基督教徒的世界当中,想用暴力来改善人民生活的革命家和政府——两个敌对的组织,其立场和活动,就好像为了取暖而拆掉自己屋子的墙壁来燃烧的人们一般,非常相似。《暴力的规则与爱的规则》附录一所有革命的残暴,只不过是支配者们残暴的结果。革命家是头脑敏捷的学生,要是所有的权力支配者都没有灌输人们——一小部分的人,可以用暴力来组织人们的生活,及有组织的权力之野蛮想法,那么革命家们可能就不会有革命的念头出现。《人生之道》第十四章——托尔斯泰

12、金钱代表劳动。的确,金钱是劳动的结果,但是指的又是谁的劳动呢?在我们的社会里,金钱即代表着拥有金钱者的劳动这种情形,几乎不存在。金钱大多代表别人的劳动,有时候还包括别人过去和未来的劳动。金钱代表着用暴力来决定别人的劳动义务。《怎么办》第二十一章——托尔斯泰

13、杀人,对于以宗教的教谕和良心来表现的神的法则来说,明显的是个荒谬的背叛。不管在怎样的状况之下,这种荒谬都不会改变。尤其在国家组织之下,不管是用死刑来杀人,还是在战争之时杀人,都是大家所认同极正当的行为。《人生之道》第十四章——托尔斯泰

14、人们不做让自己更好的事,而以尽可能让很多东西成为自己的东西为人生目标。《霍尔斯托麦尔》第六章——托尔斯泰

15、什么是私有财产?完全属于我个人的东西,可以任凭我自由处理的东西,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取走的东西,一辈子都属于我,不会改变的东西,以及我经常必须使用的东西等等,都是私有财产。而像这样的私有财产,对所有的人来说,只不过是本人自己。但是,像这样子的私有财产,通常指的是被架空的私有财产。换句话说,这种被架空的私有财产,会制造出世界上所有可怕的罪恶,亦即战争.死刑.审判.监狱.奢侈..杀人.人类的毁灭。《怎么办》第三十九章——托尔斯泰

16、责备别人,通常不是件正确的事。因为,绝对没有人能够知道,受责备的人心理的变化,以及他的想法。《怎么办》第二十三章——托尔斯泰

17、就我的想法来说,一个理想的女性,要学习她那个时代的最崇高世界观,并献身于上天赋予每个女性的天赋——生育儿女,并以自己习得的世界观,教育子女成为有服务人群能力的人。《对《女性论》的反驳》——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名言赏析4

1、一个真正的基督教徒,在国家提出违反他良心的要求时,他可以有如下的反应,而且必得如此——虽然我无法证实我对国家来说是有用的或是有害的,但重要的是,国家对于这个我来说,并非必要的;其次,我无法做到所有对国家的存在是必要的条件。我所领会到的仅有这两点。《人生之道》第十七童人类在上帝的命令与政府的命令之间必要择一的时候,如果他选的是政府的命令,他的行为与不听命于自己主人,而去听从在路上碰到的第一个人的命令的人一样。《人生之道》第十七章——托尔斯泰

2、以及这件艺术作品的其他享受者《听众或者观众》之间的精神结合,那么这就不是艺术作品。《艺术论》第十五章——托尔斯泰

3、每个人的体内都住着两种人,一个是盲目的.肉体的人,另一个是明眼的.有灵魂的人。前者,也就是盲目的人,如上了发条的时钟一样,按部就班地吃.喝.劳动.休息.繁衍子孙;后者,也就是明眼的人,什么都不做,只进行批判前者所做的一切。明眼且拥有灵魂的人,就是我们的良心。良心的工作就如同罗盘针一样,只要偏离了针所指的方向,罗盘就会开始转动。良心在人类做着应做之事时是沉默的,但是人类只要一偏离真实之道,良心便会指导人类该走向何处。《人生之道》第二章——托尔斯泰

4、最好不要想明天的事。所以,我们只好不停地想着,如何让今天此时此刻正在进行的工作,能做得更好更完美。《人生之道》第二十一章——托尔斯泰

5、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名言名句摘抄大全

6、人们如果能靠劳动来充实自己的生活,那么各种美丽的衣裳.房屋.家具.豪华的饮食.马车.马.娱乐等对人们来说,都变成不必要的东西。《怎么办》第三十九章——托尔斯泰

7、人类的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另一种是不在乎自己的意志。《有关《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

8、依借思考力是无法理解神的。1我们知道神的存在,但是并非经由思考而得知,完全是由我们自己,靠我们自己来意识神的存在。人们要成为真正的人,必得先靠自己来意识神。《人生之道》第二章——托尔斯泰

9、这是仅用语言表达,都令人觉得可怕的事。在爱国心的名下从未发生过的事当中,绝对没有人类之间的集团暴力事件。《基督教与爱国心》第十四章——托尔斯泰

10、时间会过去,但曾经说过的话,不会有所改变。《人生之道》第二十三章——托尔斯泰

11、曾经有某个人对你无礼,并惹你生气,事后你在心中深植了对他的敌意,因此你每次想到他,内心便感到愤愤不平。这全是因为守候在你心头的恶魔,趁着你愤恨烦躁的一瞬间,占据了你的心,并反客为主地支配你整个人。将这个恶魔驱逐出境吧!小心谨慎,不要让恶魔有跳进你心头的机会!《人生之道》第十一章——托尔斯泰

12、现代的爱国心,是过去时代的悲惨传说。政府和支配阶级让人们觉得,他们不但将权力,还将自己的生活与爱国心结合起来,并努力用他们的狡猾和暴力,向国民推动传播爱国心。只有如此,他们才不会因其堕落,而丧失支配之权。现代的爱国心,有如建筑用的鹰架,是在盖房子之时缺之不可,等房子盖好了却嫌累赘的东西。但是,爱国心的存在对一部分人来说,仍是恒久有利而且不可缺少的东西。《基督教与爱国心》第十四章——托尔斯泰

13、没有强权,亦即没有政府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况?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政府所做的罪恶,会消失得一干二净,也就是——土地私有会消失,用于对国民无益的事情上的税金会消失,各个民族将不会再分裂,不会再有奴役他人的事情出现,不会为了准备战争而浪费国民最优秀的力量,不会再有像暗杀.绞刑等恐怖的事情,也不会再有贫富悬殊的不公平社会。《暴力的规则与爱的规则》第十五章——托尔斯泰

14、每当有人问我要如何来服务别人的时候,我会这样子回答:对别人行善,不是捐钱给别人,而是行善。行善,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捐钱。但是在我的心目中,行善和捐钱不仅是完全不同,几乎是相反的两件事。金钱本身就是一种罪恶,捐钱就如同行恶。把捐钱当作行善的错误想法,或许在人们行善之时,可以让人们逃离拥有金钱的罪恶感,然而捐钱的举动,却只能稍微让人们减少一点罪恶感。真正的行善,是为别人做好事。为了了解对别人来说什么事是好事,我们必须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所以,行善不需要金钱。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勇气,暂时抛开生活上没有意义的一些习惯。不要老是担心衣服和鞋子会不会弄脏,不要害怕蟑螂或虱子之类的小虫子,也不要惧怕伤寒.白喉或天花。我们要做的,是亲近衣着褴褛的人,坐在他们的床边与他们闲话家常,让他们感觉到我们一点都不装模作样,一点也不骄傲,而且尊重他们敬爱他们。我们必得在为达到这个目标而舍弃自我的过程中,探索人生的意义。《

15、人们所称呼的人生,就是他降生以后的生存,绝对不是他的人生。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这一瞬间,一直生存下来的这个观念,就好像在梦中见到的错觉一般。这也就是说,在还没睡醒睁开眼睛之前,并不知道这只是一场梦;当睡醒睁开双眼之时,才恍然大悟——啊!这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同理,在理性意识还未觉醒之前,人生是毫无意义的。

16、嘴里指责战争.监狱等暴力行为,一边却直接参与这些行为的人,实在是不少。一现代人即使不想做不道德的事,在别人要求你参与做任何事的时候,就算这件事外表看起来不是坏事,你也要非常小心地深刻检讨才可以。人们在吃炸羊排的时候,不能不知道炸羊排是杀了羊之后,才能制造出来的。同时,在兵工厂或火药工厂工作的人,或者作为一个军官.一个征税的官吏,在领取酬劳的时候,不能没有一个认知,那就是自己所接受的报酬,是参与杀人准备工作所得到的薪水,或是参与抢夺贫困人们的劳动所得,所取得的报酬。在现代的世界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犯罪,并不是偶发的事件,而是不断地发生且不被人们认定是犯罪的一些事件。《怎么办》第十七章——托尔斯泰

17、国家的任务是引导人民的生活。国家对国民约束,保障国民的生活,维持社会的正义.平安与秩序,以及满足一般人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但是,为国家工作的执政者们,却脱身离开人们为生活作战的战场。他们不但得到了利用别人劳动的可能性,还得到了如献身于教会的神职人士一般的地位。他们的目的是国家,而非人民。那些执政者,上达国王下至公务员,不管是在罗马.法国.意大利还是俄国,都可看到他们浸身在怠惰与放纵之中。因而,国民对国家失去了信赖,无政府的社会已成为大家心目中理想的社会。《怎么办》第三十三章——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名言赏析5

1、我们在想着人是不该死的时候,却又在当中死去,像这样的事是不可能的。人类的死,只限于对他的幸福是必要的时候。这就如同一个人会长至成人,只限于对他的幸福是必要的时候。《人生论》第三十三章——托尔斯泰

2、真正的精神病患,无疑的只认为别人都有精神错乱的征兆,但却不承认自己的精神错乱。《恶魔》第二十一章——托尔斯泰

3、金钱是交易时没有害处的手段。但是,这只限于在国内的沿岸没安装炮口向着民众的大炮之时。《怎么办》第十八章——托尔斯泰

4、薛尼亚《注:法国诗人。一七六二——七九四年》.缪西《注:法国诗人兼小说家.剧作家。一八-。——八五七年》.拉马帝诺《注:法国诗人兼政治家。一七——八七九年》,特别是雨果《注:法国诗人兼剧作家.小说家》等。现在我要提出来的,是最近帕奈松诗派《注:帕奈松Parrassiens法国十九世纪后半诗坛中的一派》里的路肯特·德·李尔《注:法国诗人。一八一八——八九一年》以及修·普留顿《注:法国诗人。一八三九——七年》。这两位诗人所写的作品,不但形式极其拙劣,而且内容非常低级庸俗。为何人们还夸称他们是大诗人,而他们的作品又那么地风行?波特来尔《注:法国象征派诗人。一八二——一八六七年》的世界观,是过度利己的理论,以及用像云一般朦胧的美,必定是人工制造的美的概念来代替他的道德观。波特来尔喜欢浓妆艳抹的女人,胜过清秀自然的女孩,喜欢金属做的树和钻石中提出来的水,胜过自然的树与水。另外一位诗人维尔列诺《注:法国象征派诗人。一八四四——八九六年》的世界观,却是无所事事的自我堕落,以及承认自己精神上的无能,走向极卑微的天主教式偶像崇拜。这两个诗人不但完全失去了朴素.诚实和单纯,还沉浸在虚伪.骄傲与自负之中。所以,在阅读过他们的作品之后,印象比较深刻的反而不是他们所描写的对象,而是他们——波多里尔与维尔列诺本身的人格。如此拙劣的两位诗人,居然还能成一大派别,追随者也不在少数。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些诗人们活动的社会里,艺术并不是人生当中严肃且重要的事业,而只不过是一种游乐罢了。不管哪一种游戏,只要重复玩几次便会厌烦。如果想要继续玩早已玩腻的游戏,就必须想法子把游戏翻新。波斯顿玩腻了,就想出霍依斯特的新玩法;等霍依斯特玩腻了,就想到普莱飞蓝斯《译注:波斯顿.霍依斯特都是扑克牌游戏的一种》。等到普莱飞蓝斯也玩腻了,又会有新的游戏出来。事物的本质都相同,只是外观在改变而已。在这里的艺术也是如此。艺术的内容越来越贫弱,结果是能说的都已经被说尽,这些排他阶级的艺术家们的思考,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将艺术翻新,他们于是开始寻求新的形式。波特来尔与维尔列诺思考出新的形式,然而这种形式却以至今仍然没有人尝试去做的极隐私.精密的手段,被当作是全新的创作。因此,上流社会的评论家和读者,都认为他们是大诗人。这不仅是波多里尔与维尔列诺,同时也是颓废派《注:十九世纪末,法国象征派之中拥有技巧却喜好游玩的相当极端的一派》能够让世人接受的理由。《艺术论》第十章——托尔斯泰

5、人们常说不能爱自己,但是不爱自己,哪来的生命?问题应该是——你是爱自己的某些东西,还是爱自己的灵魂,还是爱自己的肉体?《一日一言》——托尔斯泰

    【网名大全】栏目
  • 上一篇:用名言说明道理的句子(73个)
  • 下一篇:描写花朵的优美句子200字(34句)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