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昌是明朝时期的人物,是明朝的抗倭名将和民族英雄,嘉靖年间中举,从绛州知州开始,一直不断升迁,后来积极抗倭,取得巨大的成功,后来参与万历援朝战争,最终取得万历援朝战争的胜利!
宋应昌
宋应昌(1536年-1606年),字思文,号桐冈。浙江仁和县(今杭州)人,祖籍浙江会稽。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生有异相,方面紫髯,望之如神人、剑客,天生豪杰。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历任绛州知州、济南知府、福建布政使,进副都御史,巡抚山东,上《海防事宜》,预策倭患,进选将、练兵、积粟三策。官至兵部右侍郎,加右都御史。
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起兵十四万,战船数百,由对马岛渡海在釜山登陆,入侵朝鲜,朝鲜告急。宋应昌以兵部右侍郎经略朝鲜、蓟辽等处军务,与提督李如松率兵四万,分三路进军朝鲜。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出兵击败日军,收复平壤。日军残部南逃汉城,宋军乘胜追击,相继收复了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直逼王京。当时王京有三十万倭军固守。宋应昌遣敢死队夜袭日军粮道,烧毁龙山仓等十三座粮库,使日军粮秣无继,终于四月十八日弃城南遁。继而收复南原、晋州和汉江以南千余里土地,并索回朝鲜王子、陪臣、宫眷百余人,援朝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时兵部尚书石星主撤兵议和,宋应昌因建议留兵协守,遂被召还。寻乞归。隐居西湖孤山,绝口不谈兵事。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卒,年七十一。
著有《道器图说》、《心径茅锄》、《窥测陈筌》、《朝鲜复国经略》等。
主要成就
宋应昌在明万历年间的万历朝鲜战争前期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经略蓟辽山东保定等处防海御倭军务,是前线的决策者和指挥官。
他所制定的一系列策略,不仅直接决定了前一阶段的战争进程,而且对整个战争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