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则益是一名革命烈士,出生于当地的一个私塾先生家庭,后来父亲病逝,大哥被土匪杀害,于是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从事革命运动,发动当地群众参与反抗地主阶级,后来遭到地主的告密,被敌人发现不幸被捕杀害!
杨则益
又名杨运山,东平凤池人。出身在一个收入微薄的私塾先生家庭。
1920年,他的父亲病逝。大哥又被土匪杀害。激起他对当时人吃人的社会制度深恶痛绝
1928年,他参加了共产党员杨则仕创立的“读书会”,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在群众中传播革命道理。当年冬,凤池成立红色农民协会,他成为农协会骨干。
1929年春,他参加了“政和县第一次农协会代表大会”。
1930年春,他遵照协会指示,深入到凤池、山溪、池坑等村佃户家里,发动佃户以“登门退佃”方法迫使地主土豪让步。
1931年和1932年,他在农协会的领导下,在凤池一带,组织灾民取得向地主借粮和“吃大户”斗争的胜利,会员也发展到八九百人。
1934年9月下旬,建松政苏维埃政府在凤池村成立,杨则益当选为苏维埃政治部部长,到10月中旬,凤池、西表、东平、姜地等村都顺利开展了土地革命。
1938年1月,杨则益参加新四军五团赴皖南,7月因体弱多病,不适应部队频繁的战斗生活回乡坚持地方工作。
1940年3月在东平做革命工作时,因地主告密被捕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