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辉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上海复旦大学的老校长,担任复旦大学校长长达23年之久,出生于印尼,是印尼的第七代华裔,后来回国,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在复旦大学期间,培养很多学生,其培养的学生有担任大学校长多达26人以上,堪称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李登辉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老校长,字腾飞,福建同安人,出生于荷属爪哇岛,印尼第七代华裔,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
他为复旦大学所培养的学生多学有所成,其中担任大学校长的至少有二十六人,这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极为罕见,他被世人誉为“人伦师表”,为维持和发展复旦大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物生平
1883年,赴新加坡读书,
1891年,赴美入威斯雷阳大学,旋转入耶鲁大学
1899年,得文学士学位。其后李先生回南洋任教
1905年返国来上海,他加入基督教青年会,并且积极筹组“寰球中国学生会”,当了会长超过10年。
1906年,他出任复旦公学的教务长,兼授英、法和德文等科目。
1908年,他去北京应考,中选为举人。
1912年,因复旦公学的吴淞校址毁于战火,遂迁入上海徐家汇的李公祠。
1913年,校董事会成立,董事孙中山先生等推选李先生为校长。
1917年,复旦正式改组为大学,设文、理、商三科。但当时复旦开办未久,基础未奠,尤缺基金,又因李鸿章后裔屡兴词讼。想把复旦逐出李公祠,为此李先生在是年冬以复旦大学校长的身份赴南洋各地向华侨募捐。时南洋侨胞景慕李先生盛名,群遣子弟入学,因而李先生很快在南洋募得巨资
1918年回国后,就开始在江湾购地,以期另辟校址。
1920年,购得土地七十余亩,次年开工建筑,到1922年建成教室、办公室和宿舍各一幢,于是复旦大学正式迁往江湾,徐家汇原校址改为中学部。
抗日战争爆发后,复旦大学西迁重庆北碚黄桷树,部分师生因困于环境不能成行,李先生就在公共租界内开设复旦大学补习部,坚持教学。
1947年11月19日,李先生因脑溢血在上海逝世,享年七十五岁。
教育思想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
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智力,不是要求学生将书本中所记载的、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一一记牢,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之具有独创的见解:“思想自由”是学术独立的前提,“学术独立”是探求科学真理的保证,学术不应受功利的驱使和权力的羁绊,要营造一种鼓励独立思索和笛探究的氛围,使之有利于对真知和真理的追求,有利于科学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招收女生
复旦大学是在1927年突破旧传统,开始招收女生。1928年,印尼的另一个商人陈性初捐了白银二万两,兴建复旦的女生宿舍,但是,它后来在战争中被日本人轰炸而全部毁掉。
著名学生
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大同大学校长胡敦复、清华大学及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持志大学校长何世桢、安徽大学及浙江大学及四川大学校长程天放、清华大学及复旦大学及英士大学校长吴南轩、陕西师范大学校长陈立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