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而述是明末清初的官员和学者,出生于晚明时期,崇祯十三年中进士,在明朝官至阳曲县令,清朝入关后,担任贵州巡抚,后三藩之乱,永州失守,被罢官回乡,后收到推荐,再次做官,官至云南左布政使,因年事已高,回到家乡,专心著书,留有很多作品传世!
彭而述
字子籛,号禹峰,邓州彭桥人,明末清初官吏、学者。明崇祯十三年中进士,授阳曲县令。清顺治初年,任两湖提学佥事,守永州道,后为贵州巡抚。
永州失守后,被罢官,归故里,饮酒赋诗,抒怀咏志。后得王铎推荐,初补衡州兵备道,任副使,再升任贵州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后被举荐云南左布政使。后而述感到年事已高,与其追逐于战阵戎马之间,不如著书名山,随作《归田记》,归乡专事著述。
主要著作
彭而述被免官归里的十年间,著作甚丰,代表著作有《读史亭集》16卷、《文集》12卷、《读史外篇》8卷、《宋史外篇》8卷、《续读史外篇》8卷,其中《南游文集》、《明史断略》、《滇黔集》等今已不存。《读史异志》、《读史别志》、《读史新志》等。
诗词风格
咏怀诗
多作于他仕途坎坷、人生失意时期,基本主题是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咏事诗
类若“新乐府”诗,多作于明、清之交的战乱时期,基本上主题是表达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风物诗
彭而述长期仕于西南边陲,西南的风土人情自然不同于中原,使他倍感惊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风物诗就是记载、描摹西南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