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启贵是近代苗族的教育家,苗学研究的先驱,毕业于长沙湖南群治法政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从事民族教育工作,搜集各种苗族文化的资料,发展苗族文化,是一名优秀的苗族学家!
石启贵
1896年出生,苗族,湖南湘西吉首人。小学毕业时因父亲病逝未能升学在家务农,数年后母亲也病逝,在妻子的支持下到长沙兑泽中学继续学习,几年后考入湖南群治法政大学,毕业后当掉家里30挑谷的水田,到上海、武汉等地考察,半年后回湖南湘西苗族地区致力于教育及苗学研究工作。
1933年国立中央研究院聘为补充调查员。
1936年当选湖南省政府参议,同年湖南省教育厅委任石启贵为“湘西苗族教育劝导员”,负责湘西苗族的教育工作。不久在吉首创办湖南第九师范学校,重点培养苗族人才。
1946年作为全国苗族仅有的两位国大代表之一,到南京参加国大会议。
1959年5月23日离世,终年63岁。
主要成就
石启贵是20世纪上半叶我国研究湖南湘西苗族最有成就的苗学家,但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他的著作只有少部分公开出版,1940年完成《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文稿是他的毕生心血。
《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
以一种“自我呈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苗族的文化和政治经济需求。这是第一部由苗族知识分子自己撰写的关于苗族历史、语言等多方面的科学著作。
全书分十二章,即:地理概貌、历史纪略、经济梗概、生活习俗、婚姻家庭、政治司法、教育卫体、文化娱乐、诗赋词章、宗教信仰、语言文字、苗疆建设。
与《苗族调查报告》、《湘西苗族调查报告》相比,《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的调查更加深入,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不少凌纯声、芮逸夫未记载的内容,揭示和阐明了外人所不能认识的事项;并且强烈呼吁苗族政治上的平等,反对民族压迫,真正反映了当时苗族贫苦大众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