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寔是东汉时期的大臣,其爷爷就是东汉名臣崔骃,父亲是东汉时期的书法家崔瑗,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官至尚书,是博陵崔氏的先祖,在当时名重一方,和蔡邕齐名,称之为崔蔡。
崔寔
字子真,小字元始,冀州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农学家、文学家,文学家崔骃的孙子,书法家崔瑗的儿子。
著有《四民月令》,反映了东汉晚期世族地主庄园全年的家庭事务计划,对后世进行农事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个人生平
崔寔少时沉静,爱好典籍。父亲崔瑗去世,减卖田产,修起冢茔,建立碑颂。葬后,隐居在墓旁,资产用尽,因穷困,以贩酒为业。当时人多因此嘲笑他,但崔寔始终不改。但也就是够家用而已,不致力于盈余。服丧完后,三公都来征召,他都没有应召。
元嘉元年(151年),起家郎官,上呈《政论》,历任议郎、大将军司马。出任五原太守、辽东太守,治理边疆,颇有惠政,累迁尚书。
延熹二年(159年),汉桓帝借宦官之力杀死梁冀,崔寔因是故吏而被免官,禁锢多年。
建宁三年(170年),病故,家徒四壁立,没有殡敛费用,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颎为他准备棺椁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
主要著作
《政论》
《政论》具体的内容有提倡节俭,禁止奢僭,反对贪污压榨,主张地方官要久任,提高官吏待遇以养廉,以及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
《四民月令》
《四民月令》实为庄园地主的经营手册,但它每月的农业生产安排,如耕地、催芽、播种、分栽、耘锄、收获、储藏以及果树林木的经营等,则确属农业生产知识。
全书按月安排计划,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仍是农业措施与农业操作,一切都是按耕、桑等事项需要来筹划的,与一般月令书专言时令者不同,因而历来都把它视为农书,而且是中国古农书中“农家月令书”这一系统最早的代表作。它代表了西汉《氾胜之书》以后农学和农业技术的最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