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三俊是明末时期的大臣,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后被授予元氏知县,不断升迁,后在天启年间担任光禄少卿,反对魏忠贤的阉党乱政,在崇祯年间担任吏部尚书,明朝灭亡后,悲伤隐居,以83岁高龄去世!
郑三俊
字用章,号元岳,池州建德人。明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元氏知县,累任南京礼部郎中,归德知府,福建提学副使。天启初,被召为光禄少卿,改太帝,他反对魏忠贤之阉党,正色立朝。崇祯初,官拜南京户部尚书,后转吏部尚书。复命阙下,加太子少保,留为北刑部尚书,吏部尚书。
个人生平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授元氏知县,累任直隶真定知县,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主事,归德知府,福建按察司副使提督学政,浙江布政司参政提督粮道。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创建雪台书院,集9邑俊秀之士肄业其中,并亲自教授诸生
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微子祠(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成其规模;
天启初(1621年),以荐起光禄少卿,改太常寺少卿,特疏纠正寺帑金为宦官滥支。
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三俊迁都察院左副都御使,时户部右侍郎杨涟弹劾魏忠贤,三俊亦上疏明熹宗。被魏忠贤诬陷,三俊被革职闲住。
崇祯元年(1628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南京诸僚多忠贤遗党,是年京察,三俊澄汰一空。
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复当京察,斥罢七十八人,时服其公。旋上议官评、杜请属、慎差委三事,帝皆采纳。
崇祯九年(1636年)十一月,崇祯不察真相,革侯恂职,不久将其下),帝欲谴谪侯恂,三俊掘正不阿,屡未定罪。
崇祯十五年(1642年)召为北京吏部尚书,三俊在故里闻命后即北上,后因年老允赐驰驿归,隐居浙江上虞太平山
弘光元年(1645年)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召,晋文渊阁。未至。
顺治十三年(1656年)病逝
主要著作
《巢云诗集》、《影庵诗集》、《元岳公奏疏集》、《学政存稿》、《六忠全集》、《河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