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璧光是民国时期的将领,出生于清末,中学毕业后投币从戎,抗战爆发后,担任少将旅长,多次击退日军,获得国民党国防部的金质勋章,在淮海战役中投诚,解放后在县文化馆进行工作,后病逝!
赵璧光
19014年出生,号金钵,西充县太平镇张家坝村人。
1919年8月中学毕业后从戎。
1938年,赵璧光任少将旅长,在湖北截击老河口南下的日军。
1941年任少将师长,参加滨湖、安(乡)南(县)华(蓉)战役和长衡会战,大败日军,俘获战马等大量军需,获国民党国防部的金质勋章奖。
1948年,赵璧光任国民党四十四军一五零师师长。11月18日,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中,率残部2000余人于江苏徐州东碾庄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诚,其后,赵璧光被送山东解放军军官训练团学习。
1949年,赵璧光被批准返乡为解放大西南作内应。2月,赵璧光在重庆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
1949年12月23日,赵璧光被选为县人民自治委员会主任。为维护地方治安,团结爱国士绅,积极工作。
1950年1月8日,县人民政府成立后,赵璧光代表自治委员会向人民政府办了移交。后任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4年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随即任县人民委员会交通科科长。
1956年被选为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
1957年调县文化馆工作。
1974年9月,当赵璧光病重住院时,还写信给台湾的原部下孙德超,规劝其爱国不分先后,为祖国统一大业出力。
197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全国委员会邀请赵璧光参加会议。他未能与会,便与世长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