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琛是清朝时期的官员,幼年家境贫困,以当小贩为生,但刻苦读书,终于在嘉庆二十二年中进士,担任翰林院庶吉士,后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为官刚正不阿,打击贵族和八旗特权,甚至貌似请求处理皇帝爱妃父亲,险遭杀害!
徐培琛
字资之,号松泉,又号梅花道人,清朝贵州石阡府人。幼时家庭困难,从事过小贩生意,但勤奋好学,参加县、府、院初级考试,连考四场,均获第一。后家中连遭不幸。
嘉庆八年(1803年),他的母亲、祖母、父亲、妻子和第二个孩子相继去世,身心倍受摧残。他在绝望中寻求生路,带着三弟和大儿子,一面教书糊口,一面刻苦学习,并在省城贵山书院学习,结业时获第一名,三弟获第九名。
嘉庆十二年(1807年)孝中举人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与石阡成世瑄,张海澜同科考中进士,被京城名宦誉为"贵州石纤三杰"。改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户部员外郎云南司事、陕西主事、直隶州知州、江西司员外郎兼办八旗现审处、大司农捐官、江南道监察御史等。
道光十五年(1835年),他到扬州,受两江总督陶澍之聘,主讲乐仪书院、梅花书院等。
刚正不阿
他刚直不阿,铁面无私,兼办八旗现审处重职时,大刀阔斧地审理了别人不敢审理的数十起案件,打击了贵族及八旗特权。任监察御史时,屡劾权宦,甚至不畏触抗旨意,冒死要求处理皇帝爱妃的父亲,险遭杀身之祸,有"刚直不阿除御史"之称。他与河南刘光三被京都人士誉为"朝阳鸣凤"、"西台元气"。徐培琛终因直谏冒犯皇帝,遭罢官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