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峻是民国时期的将领,出生于清末的彝族家庭,早年在国民党中央军政学校学习,抗战爆发后奔赴前线,参加台儿庄转移,作战勇敢,荣立二级军功,后因为国民党军内部混乱,解甲归田,后回到家乡担任乡长,解放战争中参加革命,后病逝于贵阳!
卢峻
1904年出生于威宁县四甫乡的一个彝族农民家庭。号嵩岚,卢嵩岚幼年读过私塾,青少年时代,曾在家乡的明德小学和昭通的宣道中学读书。
1935―1937年,他到国民党中央军政学校五分校学习。
1937―1938年,在六十军一八二师任服务员。
1938―1940年,奔赴抗日前钱,参加台儿庄战役,任六十军一八二师警卫连连长。曾将负伤师长安恩溥背下火线。他英勇作战,两次负伤,荣立二级军功。
1940―1941年,任云南省第一集团军总部副营长。
1941―1944年,由于蒋军内部倾轧,他解甲回乡。
1944―1948年,卢嵩岚任滇军独立旅突击队营长。后将昭通独立旅突击队的部份人马带回威宁,出面维持乡政,任四甫乡乡长。
1949年春,滇东北地委和六支队党委,曾派中共地下党员付发聪为代表,到威宁做卢嵩岚的统战工作。
1949年9月,加入解放军
1950年元月16日,卢嵩岚奉命率威宁游击团战斗力较强的三个连,配合中国人民军二野五兵团十六军侦察营解放云南省彝良县城角奎镇,重创国民党军宋希濂残部张桐森师,
1950年4月23日,威宁游击团奉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三师命令,阻击国民党军李弥兵团残部仝登文团,卢嵩岚和陆宗棠亲自布置、指挥。
1950年8月,威宁游击团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四十三师特务团”,卢嵩岚仍任团长。
1950年12月,四十三师特务团调归毕节军分区指挥,卢嵩岚率全团配合解放军进行剿匪。
1951年元月,该团再次整编,卢嵩岚调任毕节专区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任,毕节专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1953年9月,卢嵩岚因病医治无效,在贵阳逝世,终年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