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源是清末时期的大臣,是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之一,出生于书香世家,才思敏捷,学习刻苦,十三岁就考中了秀才,后在道光二十年考中进士,咸丰年间进入军机处,咸丰病逝前,任期为八大臣之一,辛酉政变后被罢官回乡,后在济南讲学,后病逝于济南!
匡源
嘉庆二十年(1815年)生于胶州郭家庄。匡源自幼聪慧好学,才思敏捷,13岁中秀才。
道光十九年(1839年),24岁的匡源赴济南府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
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进士,被选入翰林院。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开始,先后出任江西、山西主考官,后又任京城会试的同考官。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入值上书房。自此,34岁的匡源开始为皇太子讲经,成为皇太子的老师。
道光三十年(1851年),道光帝去世,咸丰帝登基。第二年,因父丧回胶州丁忧的匡源,被咸丰皇帝诏回京城,仍入值上书房,并升任皇帝的日讲起居注官。
咸丰三年(1853年)至咸丰七年(1857年),匡源由兵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直到军机大臣上行走、赐紫禁城骑马,成为最受咸丰皇帝器重的朝廷重臣。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在战场上频传败绩的严峻形势下,众大臣主张咸丰皇帝离京到承德躲避,只有匡源据理力争,主张坚守北京。
咸丰十一年(1861年),匡源被任命为赞襄政务大臣,成为清朝权力最大的决策高官。这一年,咸丰皇帝临危托孤,匡源成为顾命八大臣之一。辛酉政变后,被慈禧革职罢官的匡源移居于济南。
光绪七年(1881年),66岁匡源病逝于济南的泺源书院。
主要著作
《历代文选》、《历代诗选》、《珠云仙馆诗钞》、《名山卧游录》、《唐宋元明绝句选》《奏议存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