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五是青岛的革命烈士,出生于清末,自幼习武,后在日商钟渊纱厂做工,并且派往日本学习纺纱技术,在日本期间,组织兄弟同盟会,担任副会长,传授拳术,地狱日本人的欺凌,回国后加入共产党,参加工人大罢工,后背部,迫于压力被释放,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后再次被捕,遭受酷刑,牺牲于监狱!
王星五
1904年出生,原名王佐仁,又名王荩臣,化名王曰生、袁敬臣。青岛市北区浮山后村人。自幼习武。
1921年,考入胶济铁路机械科当养成工,因带头痛打欺压工人的日本工头,被开除。
1922年,考入日商钟渊纱厂做工,同年秋被派往日本神户学习纺纱技术。在日本期间,发起组织“兄弟同盟会”,并被推选为副会长。他传授大家拳术,以武力抵抗日本人的欺凌。
1923年春末,回国在钟渊纱厂做工。
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大罢工,王星五被选为钟渊纱厂工人总代表,领导工人大罢工。被军阀张宗昌和日本资本家联合镇压后,王星五和40余名工运骨干被捕,在社会各界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军阀当局将他们释放。出狱后,由中共党组织安排到北京学习
1926年春,返回山东,受山东党组织派遣,赴淄川大荒地煤矿开展党的工作。不久,赴青岛任中共青岛支部联合干事会书记。
1926年6月,王星五和“支联”干事赵豫璋一起在青岛市郊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青岛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浮山后村党支部。
1927年8月,王星五在邹平路26号党的机关被胶澳商埠警察厅逮捕,判12年徒刑,关押在李村第二监狱。
1930年初解往济南监狱。北伐军攻占山东后,被无罪释放。出狱后,调至北平,在长辛店一带从事党的工作。在筹建党的机关时于北京师范大学被捕,判刑8个月。刑满后又被押解到济南反省院。由于多次被捕,受尽酷刑,身染多种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
1933年牺牲于济南反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