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恩彤是清末时期的大臣,是道光六年的进士,后担任刑部主事、刑部郎中等职,道光中期担任江苏按察使,鸦片战争后,负责签订《南京条约》,后升任广东巡抚,不久遭到弹劾,以养老为由,回到家乡,从事著书,直到光绪年间病逝!
黄恩彤
1801年(嘉庆五年)出生,原名丕范,字绮江,号石琴,别号南雪。宁阳县蒋集添福庄人。清末大臣。15岁获县试第一。
1822年(道光二年)中举
1826年(道光六年)中进士。先后任刑部主事、刑部郎中、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广西乡试正考官、江南盐法道道员、江苏按察使。鸦片战争期间,黄恩彤参与办理对外交涉,力主妥协。
1842年夏(道光二十二年)随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侵略军谈判议和事宜,于8月29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清廷以议和有功,授其二品职衔。后又随耆英、伊里布赴广东与英国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此后历任广东按察使、布政使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升任广东巡抚。期间,他一方面对英军进入广州城的无理要求妥协,一方面敌视广东人民的抗英斗争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遭时论斥责,被参劾降级使用。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以亲老遵例归养为由,返回宁阳。
1851年(咸丰元年),在家乡总纂《宁阳县志》,志书中收入了他的《成城辩》《汶阳说》等考证文章。
1858年5月(咸丰八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美、俄居间调停,他受命赴津协办,抵津时,《天津条约》已定,仍归养故里。
1859年(咸丰九年),主持编纂《滋阳县志》,3月而成。在修志过程中,他补充资料,加工文字,使新志增色不少。
1860年9月(咸丰十年),捻军大举进入鲁西南地区,他在添福庄举办团练对抗捻军,清廷以“剿捻有功”,予以三品封典。
1870年(同治九年),著成《鉴评别录》60卷。该书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等予以点评,有独到之处。
1875年(光绪元年),他集70岁以后所作诗文书稿1卷,名《余霞集》。所收诗文,多能关注民间疾苦,并提出了“以夷制夷”的见解,对中西交往中的利弊得失作了分析,主张对外国侵略者“以逸待劳,以主制客,以众屈寡”等,认为“夷人可制”。
1876年(光绪二年),上书官府,力图减轻百姓负担。
1879年(光绪五年),再任总纂,重修《宁阳县志》。
1882年(光绪八年),清廷赐予鹿鸣宴,赏还二品顶戴。
1883年(光绪九年),卒于乡里。
主要著作
早期撰成《两汉史断》6卷、《三国志》读书札记10卷。主要著述还有《名宦传》2卷、《离骚分段约说》1卷、《余霞集》1卷、《秋声词》1卷、《飞鸿集文》4卷、《抚远纪略》1卷、《憩亭诗稿》1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