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显民是现代甬剧演员,出生于民国时期,自幼家境贫寒,后辍学学艺,跟随姑丈伴奏,姑丈去世后,拜名家朱宝声为师,开始从事戏曲演唱工作,解放后在宁波组建凤仙甬剧团担任团长,出演了一系列作品,且多次获奖,是一名优秀的戏曲家!
贺显民
1922年出生,原名贺国忠。浙江镇海人。幼时家境清寒,因受唱“宣卷”的姑丈曹显民熏陶,10岁即会弹拉多种民族乐器。15岁辍学从艺,随姑丈赴电台伴奏。曹显民谢世后,贺以筱显民艺名在上海华泰、航业等电台演唱“宣卷”。
1936年年,拜名家朱宝声为师,改唱“四明南词”,遂以贺显民艺名开始说唱生涯。
抗日时期,“宁波滩簧”艺人王宝云邀贺客串宁波滩簧。之后,贺自编、自导、自演《华姐》戏剧,获得成功。《华姐》的演出,开创清装戏过渡到旗袍戏的先端,闯出改良甬剧的新路,使甬剧进一步得到发展。从此,贺与著名前剧花旦徐凤仙合作,以扮演西装革履的风流小生而出名。贺好学不倦,虚心揣摩百家之长,因而技艺大进。
1949年上海解放后,相继演出《人民公敌》、《东风吹春》、《毒》等多部新剧目,其中《毒》获得荣誉奖。
1949年与徐凤仙结为佳偶后,在宁波组建凤仙甬剧团,贺任团长。
1953年,应邀赴沪加入凤笙甬剧团。
1955年,任堇风甬剧团团长
1958年,贺率团赴浙东一带演出,并摸索总结“边演出、边宣传、边劳动、边生活、边创作、边辅导”的经验。
1960年5月获“上海市文教战线建设社会主义先进集体”称号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赴京演出《半把剪刀》和《天要落雨娘要嫁》剧目
1968年去世
戏曲创新
贺致力于甬剧的改革和创新。以“四明南词”中的词、赋调融会贯通,改造原来不够品位的甬剧词、赋调。在《新姐妹花》剧中,以“新悲调”发展了《五更调》等民间小调。并将原属2~6弦的老基本调,改为5~2弦的新基本调,丰富唱腔旋律与表演力。还力主“洋为中用”,将小提琴、大提琴、小号等乐器引进民族乐队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