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廷博是清朝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刻书家,其父亲早年广收书籍,进行收藏,自幼受到父亲熏陶,喜欢藏书,不求仕途,且将收藏作品进行刊刻,备受当时人称道,《四库全书》开馆的时候,他命长子献书626种,大部分都是宋元时期的孤本,居私家进书之首,后多次献书于朝廷,受到朝廷称赞!
鲍廷博
雍正六年(1728年)出生,字以文,号渌饮,祖籍安徽歙县,后定居桐乡青镇杨树湾。父鲍诩,广收古籍,筑室收藏,廷博为歙县秀才,亦勤学好古,不求仕进,喜购藏秘籍,所收甚富。浙江学政阮元每于按试嘉湖之便,乘小舟至杨树湾观所藏书。收藏既富,即刊刻《销夏记》、《名医类案》等行世。其校雠之精审,极受时人称道。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所刻刊之青柯亭本《聊斋志异》,为该书现存最早刻本。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四库全书》馆,诏求天下遗书。廷博长子士恭以所藏精本626种进献,内多为宋元以来之孤本、善本,居私家进书之首。从此,知不足斋之名上达朝廷。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得褒奖,赐予内府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及《平定回部得胜图》、《平定两金川战图》等。
乾隆四十年(1775年),发还原书,乾隆题诗于《唐阙史》、《宋仁宗武经总要》二书上,廷博深受鼓舞,乃立志刊刻《知不足斋丛书》,以所藏古书善本公诸海内。前后共30集,207种,781卷,其中后4集为其子士恭、孙正言续成。
廷博刻书,博采众长,广搜遗编,凡经史考订、算书、金石、地理、书画、诗文集、书目等皆择优收入。其中不少是海内孤本。刊刻态度严谨,每得一书,必广借善本,参互考订,不妄改一字。丛书每成一册,即以进献朝廷。
嘉庆十八年(1813年),嘉庆帝询及有无续刊,浙江巡抚以第26集进呈。嘉庆再次传旨嘉奖,赏给举人。时廷博已86岁高龄。
嘉庆十九年(1814年)卒于杨树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