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仁源是近代的教育家,是光绪二十八年的举人,后考入南洋公学特班,不久奔赴日本留学,先后在日本和英国学习,回国后担任江南造船厂的总工程师等职,民国时期,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教育部总长等职,在北大担任校长期间,对北大进行诸多的改革,为后来蔡元培的改革起到奠基作用。
胡仁源
1883年出生,字次珊,号仲毅,浙江吴兴人。
1899—1901年在南洋公学师范班学习。
1902年科举及第,进京师大学堂学习,后留学日、德等国,回国后任北京大学预科及工科学长
1913—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胡先生担任北大校长之后,也对北大进行了系列的整顿和规划,拟定整顿大学计划书,对本科和预科分别进行调整充实。同时,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陆续招聘和引进了一批国外留学归来有真才实学的中青年学者来校任教,提高了北大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学术水平
1921—1925年任交通大学机械科教授、铁路管理科科长。
1926年3月接替茅以升担任唐山交通大学校长,卸任后任浙江大学工学院教授。
1942年去世
主要作品
编写了《中等应用力学》《机械工学教科书》,翻译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萧伯纳的《圣女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