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是晚清时期的人物,鸦片战争前在广东,和爱国人士一起商讨禁烟和抗英的时期,因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得到林则徐的赏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他义愤填膺,号召全省百姓进行抗英斗争,因焚烧英洋馆、住所,被两广总督下令逮捕,最终发配到新疆,咸丰年间,为大臣雷以諴幕僚,后触怒雷以諴被杀
钱江
嘉庆五年(1800年)出生,,字然,又字秋屏,长兴人。出身仕宦之家,为山东巡抚钱钰的第六世裔孙。鸦片战争前,钱江流寓广东,他与爱国人士何大庚、卞江殷等人经常议论禁烟、抗英之事,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一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雷厉风行开展禁烟斗争,钱江积极支持林则徐,深得林的器重。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定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消息传至广州,群情激愤,钱江与何大庚、卞江殷草拟了《全粤义士义民公檄》,并于是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将公檄帖在明伦堂,公檄愤怒申讨英国侵略者,竟被清廷谪戍新疆
咸丰三年(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金陵,旋取镇江、扬州,清廷设江北大营于扬州,以琦善为钦差大臣,雷以诚为帮办。钱江投靠雷以诚,献推行厘金计,对行商坐贾设卡置局抽厘,商民大苦而大营饷糈致不匮乏。其为人素性骄纵,恃才傲物,食用奢侈。6月因触怒雷以诚,被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