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赜是南齐第二位皇帝,是萧道成的长子,南齐建立后被册封为皇太子,父亲去世后正式继位,年号永明,在位期间英明刚断,崇尚节俭,以富国为先,不喜欢游宴、奢靡之事,推动江南经济的发展,去世后谥号为武,史称齐武帝。
萧赜
元嘉十七年(440年)出生,字宣远,小名龙儿,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南朝齐第二位皇帝,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为昭皇后刘智容。出身兰陵萧氏齐梁房支南齐房。
建元元年(479年),成为皇太子。
建元四年(482年)正式即位,是为齐武帝,年号永明。齐武帝是一个英明刚断的君主。在位期间,继承了齐高帝的作风,崇尚节俭,关心百姓疾苦,多办学校,挑选有学问之人任教,以培育德行。以富国为先,不喜欢游宴、奢靡之事,延续推行检籍政策。
永明三年(485年),平定富阳郡唐寓之叛乱,但检籍的政策依然受到庶族的激烈反对。
永明八年(490年),宣布“却籍”无效,恢复刘宋升明时期户籍所载的原状。对外与北魏通好,边境比较安定。清明的统治环境,推动了江南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永明十一年(493年),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为武,葬于景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