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子良是南齐宗室大臣、文学家,为齐武帝次子,精通儒学,喜欢佛法,早年在刘宋的时候辅佐邵陵王刘友,南齐建立后,封为闻喜县公,父亲继位后升任竟陵郡王,官至太傅,在齐武帝晚年太子病逝,卷入立储之争,后皇孙继位,去世后被追谥为文宣。
萧子良
大明四年(460年)出生,字云英,南兰陵(今常州西北)人。南朝齐梁时文学家,思想家。齐武帝次子。仕南朝宋,官至征虏将军、丹阳尹。子良敦义爱古,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建元三年(481年),上表奏开堪垦之田,修治塘遏。
永明元年(483年)武帝即位,封竟陵王,官至护军将军,兼司徒,镇西州。
永明四年(486年)进车骑将军。子良崇儒尚佛,礼才好士,天下才学皆游集其门,其中以范云、萧琛、任昉、王融、萧衍、谢朓、沈约、陆倕等最为知名,时称“竟陵八友”。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均发教撰录。
永明五年(487年)正位司徒。移居建康鸡笼山邸,召集学士抄写五经与百家著述,并依《皇览》体例,编成《旧部要略》千卷。招致名僧,讲悟佛法,造经呗新声,又作劝人向善之文数十卷。主“神不灭”说,组织朝臣名僧与范缜辩论。
永明十年,领尚书令,徙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扬州刺史。武帝病危,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世务,遇事推萧鸾处理。郁林王即位,进太傅、尚书令。
隆昌元年(494年),去世,年仅三十五岁,追赠假黄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宰、大将军、扬州牧,谥号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