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是扬中市抗日烈士,出生于清末的书香家庭,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后担任私塾老师,抗战爆发后,主动参加新四军,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拘捕,出狱后继续参加新四军,不久加入共产党,积极参与抗日斗争,曾经担任镇江市市长,抗战胜利前戏被捕,坚贞不屈,英勇牺牲。
王龙
1908年12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县三跃乡翁家塘一书香之家。父亲王声甫是一位乡村塾师。王龙自幼随父攻读古文,勤奋好学,天资聪慧,才思敏捷,所作诗文立论新颖,文笔流畅,深得师长赞许。
1928年,他在一所私塾任教。
1938年,与扬中的几位有志青年一道,主动去丹阳管山邀请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北进扬中,为此被国民党顽固派拘捕入狱。
1939年4月参加新四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官处招待科副科长、新兵接待站站长等职,经常为运送枪弹物资和入伍战士奔波于大江南北。他参加革命后,又陆续动员全家和亲友投身抗日。
1940年秋,调回扬中,任县抗敌委员会主任。同年12月,任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以后又分别担任过山南(现丹阳市)、武进二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为解决当时我军急需的人、枪、款和根据地初期的建党、建政做了许多工作。
1941年秋,调任中共京沪路北特委敌伪工作委员会主任,后又相继任中共丹北中心县委、苏中五地委敌工部部长,一直从事瓦解敌伪军的工作。
1945年8月,任镇江市市长。同年9月7日,在丹徒谏壁江畔与大批顽化伪军遭遇,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刺刀,他毫无惧色,无比坚强,英勇牺牲在丹徒镇江边的芦滩上。烈士殉难处附近有座小桥,解放后被命名为“王龙桥”;
1986年,镇江市人民政府又在“王龙桥”附近建了“王龙亭”,树碑勒石,以兹永久悼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