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半年一统计计算分析比较的。
收入情况:新华网北京9月5日电(记者韩洁罗沙)从2002年中国财政收入不足2万亿元,到2006年接近4万亿元,再到今年上半年突破2.6万亿元,短短5年间中国国家财政收入实现高速增长。中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达到26117.84亿元,同比增长30.6%,完成预算的59.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8.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收额创近几年同期最高。
据了解,2002年,中国国家财政收入尚只有18904亿元,2003年首度突破2万亿元,2004年突破2.5万亿元,2005年突破3万亿元,再到2006年接近4万亿元。支出情况:专家指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和企业效益的不断好转,是近年来财政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原因。
从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已经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的高增长,今年上半年增速更是达到11.5%的高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分析认为,在经济高增长的背景下,国家税收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税收收入增长持续高于同期GDP增长,成为推动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目前,中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2006年税收收入已经占到了全部财政收入的95.7%。目前,中国正在建立以民生为导向的财政政策体系,围绕解决民生问题来确定财政投入的方向,加大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社会保障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致力于多层次调节收入分配。
财政部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6年,中央财政预算内直接用于“三农”的支出为11142.9亿元,年均递增15.6%。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长86.8%。
旨在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也将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此外,2007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
中国政府今年还将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还将进一步加大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支出,并将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制度。
据悉,今年上半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同比增长29.7%。
全长1443公里的辽宁滨海大道提前竣工,STX造船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从黄海之滨的丹东到渤海湾畔的葫芦岛,辽宁沿海经济带自去年7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开发开放提速,经济增长迅猛。
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29个重点区域竞相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7.4亿元,财政收入251.7亿元。产业集群初见规模走进东港经济区,随处可见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
丹东丰能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东港招商引进的一家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计划投资7.5亿元,以大型装备环锻件、轴锻件为主导产品,是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环锻件制造企业。“截至目前,东港财政支持我们发展的各项资金已达到5000多万元。”
董事长徐东福告诉记者,丹东丰能自2009年8月试投产以来,优势产品很快博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目前订单持续上升。项目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丹东丰能是东港招商引资的一个缩影。东港市市长刘胜军介绍,2009年,全市新建、续建超千万元项目16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30个。
东港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发展曾经相对滞后。2002年,全县GDP完成86.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2亿元,财政收入占全县GDP的比重仅为2.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2个百分点,财政运行困难。
特别是2004年和2005年国家出台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政策后,东港财政收入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省财力下移,东港迎来发展新机遇。
2003年以来,辽宁省调整财政体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加强财源建设的财政扶持政策,东港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东港市财政局党支部副书记李波告诉记者,2005年至2009年,省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合计使东港受益2.84亿元,平均年增加地方财力5683万元,极大缓解了收支矛盾,增加了地方发展经济的动力。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02年为86.1元,2009年为323亿元,7年平均递增20.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2年为2.4亿元,2009年实现10.1亿元,年平均递增22.6%,在全省44个县的一般预算收入中居第8位。”
2009年7月,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东港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东港市常务副市长陈福茂告诉记者,东港市针对四大产业集群也确立了新的目标,力争四大产业集群规模企业发展到200户,规模企业产值达到255亿元。
与此同时,政府也大力支持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充分利用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和适当补助等各项财政政策,培育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几年来,财政投入企业的贷款贴息、科技改造及补助资金达4803万元。
为了支持园区发展,东港市财政逐年加大投入力度,自2005年以来,向农业园区投入财政资金6458万元,极大地推动了园区的发展;投入资金288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用活政策出路广,财政“撬动”大发展。
同在沿海的大洼县,也在争创佳绩。大洼县是辽宁省12个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之一。
大洼县财政局副局长高广坤告诉记者,省里调整财政体制以来,大洼县财政共投入各项资金3亿多元,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80亿元,同比增长40.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1亿元,增长57.2%。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名列第8位。经济组团引领发展新格局扮演着辽宁县域经济第一梯队的东港,在建设产业集群的同时还规划了经济组团,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陈福茂介绍说,东港组团、前阳组团、大孤山组团已上升为省市重点发展区域,将引领东港率先发展。东港组团打造临港工业核心区,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大孤山组团计划启动精密铸造园区、轻工业园区基础工程,加快发展临港产业、精密铸造、新能源等产业。前阳组团要启动金融大厦工程,加快发展纺织服装、国际商贸、现代物流等产业。
今年,东港市自加压力,确定了东港、前阳、孤山每个组团必保完成引进内资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的目标。在推进“三大组团”建设的同时,将再生资源、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定为四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
东港组团要当好龙头,发挥好临港工业先导区的示范辐射作用;前阳组团要发挥产业优势,打造东北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区域物流中心;孤山组团要结合海洋红港口建设,拉动周边乡镇的快速发展。与东港一样,有着区位优势的大洼也在积极冲击全国百强县。
大洼县辽滨沿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杨宇飞介绍,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大洼县规划了“一带、两轴、两圈、五区”的发展新格局。经济区重点发展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及其配套产业;石油化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盘锦新港为依托的现代临港物流产业;以辽滨水城为载体的现代服务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体系。
“依据优势,根据规划,招商、安商、优商,这是我们发展的三部曲。”杨宇飞说。
盘锦振奥化工有限公司是大洼招商引资的一个企业。该公司投资建设的辽滨橡胶产业园,以化工溶剂、C4深加工及合成橡胶为主体产业,计划总投资99.97亿元。
项目全部达产后,年。
东北三省经济增长持续在全国各省份排名中垫底,如何振兴并拯救东北经济,成为社会关切和决策重点之一。
8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公布新一轮振兴东北实施方案,透露将在东北地区实施127个重大项目和投资1.6万亿元等重要信息,外界高度关注并颇有忧虑。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一位专家对《财经》记者表示,发改委等方面在制定实施方案过程中,针对东北的大部分重大投资项目就已经落地,今年一季度,国家对东北的投资就超过6000亿元。
与过去投资主要流向钢铁、煤炭、水泥等过剩产能行业不同,新一轮投资主要是针对基础设施、重大公共性设施、民生设施等“有效投资”。方案决定投资公共设施领域和民生领域,一方面是为了弥补较长时期以来,东北地区在基础设施和民生投资的欠账,增强与华北、华东等区域的快速通达能力,以此推动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另一方面是为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拉动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进来,让社会投资逐步成为东北地区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
业界普遍认为,现在东北正面临着“体制机制死板—经济下行—人才流失—财政吃紧—社会保障无力—生育率下降—经济下行”的生态怪圈,仅靠国家层面的大项目、大投资,靠财政和金融体系给国企输血,并不能拯救东北。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聂辉华认为,东北经济下滑的原因,主要是长期的计划经济和国企思维,导致营商环境日趋恶化,国企民营都缺乏活力。
上一轮国家振兴东北也只是给钱给项目,并没有改变整体营商环境。因此,东北再振兴必须反思以往思路的成败经验,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主张在东北搞经济特区,具体的办法是,东北三省与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分别展开对口合作,开办特殊合作区,面积可以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范围,主要沿用东南三省已有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政策、规则,形成合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对于刘世锦等专家提出的在东北搞经济合作特区,东北某央企的一位副总这样分析,东北三省与广东、浙江、江苏三省的“空间跨度较大,而且东南也没有那么大的产业转移体量”。
新一轮振兴东北的突破口应该是扩大对外开放,尤其是国际产能合作上,“通过产能输出去、引进来,吸引外资高端制造业在东北落户”。比如,去年12月经国务院批复,在沈阳建设的中德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园,就是东北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既然德国人能看重东北,说明东北在制造业上还是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
落户沈阳的中德产业园区发展的,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业服务四大产业,到目前为止,已落户35家来自德国、欧美等国的高端企业,总计各类项目204个。比如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汇能焊接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集成项目已经投产,德国库卡机器人应用研发示范中心、德国纽卡特工业机器人行星减速机等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领域,已经陆续有德国慕贝尔汽车悬挂弹簧、德国本特勒汽车悬架、西班牙海斯坦普汽车组件等20多个项目投产。
避免重复投资中央启动上一轮振兴东北战略是在2003年,根据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统计,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十年来(2003年-2012年),东北三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2002年的1.14万亿元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达12.7%,而同期全国平均增速为10.7%。上一轮振兴东北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十年快速发展。
东北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是在2014年,到去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GDP增速分别为5.7%、6.5%、3%,是全国倒数第二、第四与第一,全国14个GDP负增长地级市中有6个是在东北地区。今年上半年,黑吉辽三省的GDP增速分别为5.7%、6.7%和-1%,对比其他省份,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依然不容乐观。
令人担忧的是,经济下滑的负面效应已经逐步传导至社会领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关东北经济即将全面崩溃,部分央企、国企陷于严重亏损困境、拖欠职工工资的报道已频繁见诸报端。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龙煤集团下属的双鸭山煤矿发生的讨薪事件更是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对于近两年东北经济增速的急剧下滑,现在国内专家们的看法较为统一,总结起来大致有三点:第一,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资源产业和依靠工业,尤其是重工业。
传统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东北已经形成了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第二,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占比过高。
以官方公开数据来说,2014年东北三省国有企业资产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的比重平均为50%左右,而全国这一指标是在10%左右。在中国经济从要素推动向效率驱动转变的过程中,央企、国企的低效运转最终导致经济下滑。
第三,年轻人口、优秀人才净流出。由于经济寒流侵袭、市场环境恶化、平均工资增速缓慢等因素,东北持续出现大量的年轻人口净流出,优秀人才更是流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在中央推进上一轮振兴东北的进程中,从国家层面上曾出台了一系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方案,像200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
你好,在我国,财政收支政策是保持收支平衡,保证财政略有结余。
财政结余不是越多越好的。如果财政结余过多,就表示国家当年投入的财政支出较少,国家当年的国计民生发展项目就少,又意味着商品的积压,商品流通的阻滞,资金周转的缓慢和国家财政职能未能充分实现,使得国民经济无法保持平稳发展!
国家保持适量的财政结余,可以避免出现财政赤字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可作为以后年度的财政后备,用来发展国计民生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我国政府一贯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基本原则。
二战结束、内战开始的时候、毛泽东说、打不过蒋介石就把东北门关上、因为东北资源太过丰富、这就导致了今天的东北落魄!内战结束的时候东北GDP占全国百分之八十五!(毕竟当年的长春是亚洲第一大城市,但是规模超过日本东京、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宁可用本岛换东北的原因、也是苏联鱼死网破打日本的原因)以为改革政偏移(国家需要振兴中原经济、就像今天振兴东北一样、中国南方海上收入机会为零、所以迫切需要发展南方沿海城市、)所以导致东北大量资源外投、导致东北没有原材料发展、一直到2015年才停止资源输送!这就是东北现在穷的原因!梁宏达(老梁)主持大堂雷音寺时说,政府欠东北一个富贵和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