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甡是明末时期的内阁大臣,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早年担任知县,天启年间为御史,因反对阉党被革职,直到崇祯帝继位后,官复原职,崇祯后期升任内阁大学士,为内阁次辅,后遭到削职,戍守云南,南明时期赦还,后不在出仕,在家中直到去世。
吴甡
万历十七年(1589年)出生,字鹿友,晚号柴庵。江苏兴化人,明代官吏,名医。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先后任福建邵武、晋江及山东潍县知县。
天启二年(1622年),升为御史。
天启七年(1627年)。身为御史的吴甡刚正不阿,多次上表与阉党针锋相对,被削籍革职,罢官归里。明崇祯皇帝即位后,吴甡官复原职。后出任河南、陕西巡按。
崇祯七年(1636年)任山西巡抚。
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东阁大学士,为内阁次辅。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连克襄阳、荆州、承天,并于襄阳建立大顺政权。崇祯焦头烂额、涕泪俱下地命吴甡督师湖广。是年四月,清兵入关,帝命周延儒督师北上。周延儒“朝受命、夕启行”,离京后避敌不战,虚报战绩。吴甡尴尬,只得答允五月南下。崇祯大喜,先一日出劳从骑,并晋吴甡为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越宿忽下诏责其逗留,削其官职,交法司议罪。其时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闻讯,驰书援救,不允。十一月,吴甡被遣戍云南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充军途中的吴甡听到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吊死煤山,肝胆俱摧。五月福王建弘光,下旨赦还。对前途完全无望的吴甡不再出仕,
康熙九年(1670年)去世
主要作品
《柴庵疏集》、《安危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