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荑香是晚清时期的女诗人,自幼聪慧,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早年就得到家庭熏陶,12岁就能赋诗填词,一生下下很多诗作,是近代岭东三大女诗人之一。
范荑香
嘉庆十年(1805年)出生,原名蒥淑,字茹香,又字荑卿。广东大埔三河镇梓里村人,范引颐之女,同邑邓耿光室。十二岁即能赋诗填词。婚后三年,耿光病死。香年方24岁,未有子女,其夫兄将一子过继为嗣,但家贫,夫兄无所顾恤,且有迫嫁之意。她坚执不从,悉心教嗣子读书。及后,其父解职返家,怜惜女儿夫死家贫,着她回住娘家,兼侍候老父母。
20年后,父母均逝世,嗣子已长大,欲接她回邓家供养,但她因长期寡居,不再思天伦乐趣,决心终老空门,且忧伤抑郁常以诗抒发而诗名已播于遐迩,遂在嘉应州选择庵场。
时嘉应州学正梁光熙读其诗,爱其诗才而怜其遭遇,特发起募捐,得银600余两,择定白土堡珪潭乡锡类寺左侧,建一“荑香静室”供其静修。
光绪十二年(1886年)去世
范荑香诗作赏析
踏青
天气晴和景物佳,商量载酒约同侪。
寄语姐妹休行急,待我齐齐着绣鞋。
缓步同行过小桥,春风吹暧卖锡箫。
忽惊背后来游客,退入垂阴折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