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定友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出生于清末,后被派往菲律宾大学学习图书馆学,回国后从事教育以及从事过图书馆工作,为广东图书馆馆长,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和近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之一。
杜定友
杜定友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和近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图书馆学史乃至世界图书馆学史上屈指可数的理论大家之一,他在图书馆学的诸多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融东西方图书馆学为一体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尤为值得称道。
个人生平
1898年出生,广东南海人,出生于上海。初名定有,求学时改名定友,笔名丁右等。11岁进学堂,因家庭困难,时读时辍。后考入上海工业学校附小及附中。
1918年被校方派往菲律宾大学入读图书馆学系。
1920年被授予文学士学位,翌年又被授予图书馆学士、教育学士学位。课余兼任当地《民报》,又曾兼任中国驻马尼拉领事私人秘书,才得以维持学业费用。毕业后回国拟筹学费续修硕士学位,原派遣他留学的校方不肯支持,只好作罢。
后应广州市教育局长许崇清之聘筹办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并任第一任校长,首创男女同校,及在师范学校讲授图书馆课。同时在市国民大学讲授《儿童心理学》,并出版了《图书馆与市民教育》一书,这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图书馆学专著。当时他还兼任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并受聘为广东全省教育委员会图书仪器事务委员。
1922年4月兼任广东图书馆馆长,创办了国内最早的专业训练班——“广东图书管理员养成所”。在此时期他发表了《世界图书分类法》、《排字法》、《编目法》等文章20余篇。同年7月赴济南出席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次年会,提出《统一图书馆管理法》、《推广全国图书馆计划》两个提案,倡议图书馆统一分类编目,极力推动图书馆事业。
1923年5月回到上海,应复旦大学邀请任教授兼图书馆教育系主任。
1924年离开复旦,与章太炎等人筹办上海国民大学,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图书馆系。
1924年初,发起并组织上海图书馆协会,并被选为委员长。在他的主持下出版了图书馆杂志、丛书等,进行多种图书馆活动,并受各省市图书馆委托筹组中华图书馆协会。
1925年回到母校南洋大学任图书馆主任。
1926年1月主持筹办全国第一次图书馆展览会,7月赴日本考察图书馆事业。在此期间内,他撰写出版或发表了《图书馆通论》、《图书分类法》、《著者号码编制法》、《图书目录学》等60余篇册。
1927年3月回到广州,任中山大学图书馆主任,7月间兼任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筹备主任。
1929年赴沪,任交通大学图书馆主任兼任上海图书学校主任教授,并发表《学校图书馆学》、《校雠新义》、《图书馆学概论》等论文40余篇。
1936年初,中山大学在广州石牌建新校舍,并拟新建大型图书馆,校长邹鲁几次电召请杜回校主持图书新馆筹建工作。杜于当年6月回穗任中山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
1937年中山大学图书馆举行奠基礼,后因“七七”事变发生,工程停建。
1938年因日军侵占广州,他千方百计地将图书馆善本碑拓200余箱运香港九龙仓寄存,并动员人力将余下10万册书运至理学院地下室封存。
1940年,省长李汉魂聘杜为广东省文化运动委员会委员,成立图书、科学、革命博物馆,聘杜兼馆长。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杜回到广州,为建设图书馆舍而奔走。广州解放前,他又兼任广东文献馆主任、广州市立图书馆长。在这期间,他写作不辍,出版了《图书管理程序》、《广东文化与广东文献》、《东西南沙群岛资料目录》等120余篇(册)。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他任广东省人民图书馆(广东文献馆与省图书馆合并)馆长。
1951年他提出新的图书分类法设想及新的分类体系,对新的图书分类法编制影响颇大。
1953年因病辞馆长职务,任省文史馆员。
1957年5月复任省中山图书馆长,当年并被派赴苏联、民主德国考察。
1963年1月广东图书馆学会成立,被推选为第一届会长。
1967年3月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