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紫绶是近代民主革命家,出生于晚清时期,早年经商,后加入同盟会,为革命奔走南洋,筹集革命经费,支持广州起义,深受孙中山的信赖,民国时期继续为孙中山筹集款项,支持革命,后在家乡从事实业和慈善活动,抗战时期病逝广西。
朱紫绶
1877年出生,字裘炘,号赤霓,新会县丹灶乡(今属蓬江区)人。出生于马来亚(今马来西亚)。
1882年回到祖籍读书。
1890年,到广州杉木栏街广祥烟号当学徒。两年后到新加坡,在朱广兰等商号习商。此其间,结识侨商邓泽如,经邓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由此,朱、邓奔走南洋各地,筹募军费,支持广州起义,深受孙中山信赖。
1920年,朱被马来亚当局以禁止政党活动为借口驱逐出境。先后在广东矿物、盐运等处任职,继续为军政府筹款。
1922年,陈炯明叛变,朱僱小艇将数千元送到永丰舰交给孙中山。同年到香港,继续支持讨陈。次年回国曾任大元帅府顾问。
1926年,回到江门,在书院路经营广恒烟庄。和江门工商界成立商民学会,当选为常务委员。其间,捐款丹灶乡善堂,聘请医生为民治病,赠医送药;兴办丹灶小学,培养人才;建造避雨亭。
1928年,任新会县事委员会委员、江佛公路筑路委员会主席,筹集资金修筑江门至鹤山县雅瑶路段公路。并筹组利行汽车公司,购买汽车,在江、鹤之间发展运输。
1933年,出任西江乡村师范学校校董、校董会主席,支持乡村教育。随后,到海南任琼崖实业局局长,对当地资源进行勘测,发展橡胶等垦殖业和锡、铁矿的开发开采。
1935年应李宗仁邀请到广西八步办矿。
1943年病逝于广西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