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仲容是明朝中期农民起义军领袖,早年为猎户,练就一身本领,后发动起义,队伍不断扩大,建立农民政权,自称“金龙霸王”,成为粤、闽、赣地区一支强大的起义军,后被王守仁击溃。
池仲容
少时经常随父人山猎射,练就一身本领,力缚猛虎,捷如猿猴。后倡导起义,以红色“蜈蚣”为旗帜,红布扎头为标志,高举义旗,各地农民纷纷投奔,很快就组织起一支千人的队伍。后来,队伍便扩增至万人。
起义军以浰头为大本营,建立农民政权。仲容自称“金龙霸王”,并封池仲安、池仲宁、李鉴、高允贤、高飞甲、黄尚琦为元帅,下设40个都督、总兵各带数百精兵,据守浰头38寨。
池仲容起义军有严密的军事组织,又与赣南、左溪、横岗三大寨,以及漳州大帽山起义军结成联盟,并和乐昌起义军遥相呼应。他们经常互相配合攻打邻近诸县,活跃在粤、闽、赣地区,成为三省交界一支强大的起义军。
明正德年间,仲容起义军先后攻打过龙川、翁源、始兴、会昌等县城,曾活捉河源主簿、龙南县官,掳南安府经历,戮信丰所千户
正德十一年(1516年)王守仁莅任后,视池仲容为“数千年巨寇,三省群盗祸根”,他一面以《告渝浰头贼巢》施诈招安,瓦解起义军斗志;一面利用叛徒卢柯,捏造事实,挑起矛盾,池仲容误入圈套被捕,大小首领40余人被杀害于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