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文约有单字四千左右。
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考释,已经认识一千来字。我这里选释部分常见的字以飨读者。
“”:字从二(上)从(人),隶作“元”。人之上会意为首。
《孟子·滕文公》:“勇士不忘丧其元。”即用其本义。
引申义为始为大。例如:称国家最高领导人为“元首”,称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旦”;称每个年号的第一年为“元年”,称主将为“元戍”。
“”:甲骨文“天”字或写作“”,像人之正立形,上突出其头部。或写作“”,从二(上)从大。
大亦人也,人之上即颠。故《说文》曰:“天,颠也。”
卜辞云“庚辰王弗疾朕天”,即用天之本义,“疾天”即指头部之疾病。“”:甲骨文“帝”字异构很多,王国维、郭沫若谓“帝”乃“蒂”之初文,象花萼。
叶玉森云像束薪积柴形,用于祭天,相当后来的体字。由此派生出天帝、帝王义。
叶说近是。“”:甲骨文“祝”字从“示”从“兄”,亦是神主。
象人跪于神主之前有所祷告之形,字或省示。《说文》:“祝,祭主赞词者。”
甲骨文“示”字写作“”等字形。“”甲骨文“王”字象钺形。
钺为古兵器多为弧形刀,青铜或石制,盛行于商周,有出土文物刻参考。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
王权是抽象的,乃以钺形代表。“”甲骨文“玉”字象串玉之形。
横划代表玉竖划(或作)代表穿玉之丝绳。珏字作“”。
殷商时玉乃货币或饰物。“”此字上象山崖形,“”即山,房屋形,故崖下之即洞窟也。
王即玉,即“”(箕筐之属),“”即辛,凿类工具。象于山洞中双手执辛,开凿玉石置于“”之意。
唐兰释璞,《战国策.秦策》:“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象(飘带),中间之口,应是一方形箱子,四面标明方向。故甲骨文“中”字,象风向标,可随风向转动,而立柱恒居中央而不动。
卜辞云“五中”,即以之测风向及风之大小。甲骨文“中”字多用为伯仲之仲,与“”有别。
或谓“”即旗帜,“五中”即立,氏族议大事时先“立中”聚众。“”甲骨文“每”字,从“女”或从“母”,义同。
其上部之↓或↑,象发饰之形。甲骨文女作“”母作“”,中增两点表示乳房,已字之女为母也。
女与母在卜辞中有时通用无别。每字在不辞中用为悔、晦。
“”甲骨文“”字从又从“”或从“”,从“”与丛林同。又即手。
象以手取草之形。《说文》:“、”字从又持“”,即“”之义,“”以饲牲畜谓之“”,引申之放牧之牲畜牛羊亦谓之“”,再引申之,放牧牲畜亦谓之“”。
“”字象埋牛羊犬于土坎中之形。学者释为“薶”字。
“薶”又写作“埋”。卜辞用为祭名。
“”字象以斤断木之形,即“折”字。斤,古人用以砍斫木头的横刃斧子。
《说文》:“折,断也,从斤断。”许说不确,断不用斧斤,割鸡鄢用牛刀;甲骨文折字所从形即断木。
许慎乃据篆书折字()为说。“”甲骨文“春”字构甚多。
《说文》:“春椎也。从“”从日,“”春时生也。
屯声。篆书“春”作“”,与甲骨文略同。
“”甲骨文"蓐"字,从“林”(或从“”)从“辰”从“又”,象手持辰除草之形。辰即蚌镰,当时的农具,用蜃壳做成。
“”《说文》:“莫,日且冥也,从“曰”在“”中。”甲骨文“莫”字从“”或从“林”。
日落“”中或“林”中,表示天色已晚。此即“暮”字。
“莫”与“暮”为古今字,“莫”被借为虚词后便又增一日字以作“朝暮”之“暮”。甲骨文莽字从林从犬,象犬在林莽之中。
《说文》:“莽,南昌谓犬善逐兔中为莽。从犬从,亦声。”
甲骨文从从林同。《方言》:“草,南楚之间谓之莽。”
古籍中用如草字,有时草莽连文。甲骨文小字作三点。
《说文》:“小,物之微也。”又有作者,隶作少。
小和少古本一字,卜辞中有时通用无别,有时又有区别,说明甲骨文中小少二字开始分化。甲骨文分字从刀在儿中。
《说文》:“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字象以支柱支撑屋顶之房舍,释为余。
卜辞中余字借为第一人称代词。卜辞中商王自称“余一人。”
《尚书》、《周礼》、《国语》等古籍中作“余一人”或“予一人。”《尔雅。
释诂》:“余,我也。”甲骨文牛字。
象牛头形。字中之乃雄性家畜之形符,甲骨文字对畜兽之性别分别表示之,后来则统一用杜字作为公畜之通称。
字中之乃雌性畜之形府。与牡字一样,字后来成为母畜之通称。
字象圈养畜之形。隶作牢。
《说文》“牢,闲养牛马圈也。
取其四周币也。”卜辞中的牢是专门圈养以供祭祀之用的牛羊。
象人张口吹气,《说文》:“吹,嘘也,从口从欠。”甲骨文欠字作、,象一跽之人的侧面形,上是口字,人张着大口大哈欠。
甲骨文问字从问从口以会问讯之意。口在门外,是外来之人问门内之人,后来为了字形的整齐方正,把口子安在门内。
字从户从口,即启字。《说文》:“启,开也。”
甲骨文户字作日,半个门字,即一扇门,即,以手开门谓之,卜辞中用为云开天晴之义,或又增口作,同。又作诸形,增加义符曰表示云开日出。
咸字从戍从口。《说文》:“咸,皆也,悉也。”
甲骨文戍()是一种兵器。或云咸乃喊之初文。
卜辞用为人名,咸亦称咸戊,。
园[yuán]
解释:
1.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子。~丁。~艺。~圃。
2.原指别墅游息之所,现指供人游玩、娱乐的公共场所:圆明~。公~。
3.旧指历代帝王以及亲王、妃嫔、公主之墓:~庙(帝王墓地所建之宗庙)。~陵(帝王的墓地)。
组词:
1.公园[gōngyuán]
解释:古代官家的园林(任诚王澄)表减公园之地,以给无业贫口。
2.园地[yuándì]
解释:种植瓜蔬花果的田地。
3.园丁[yuándīng]
解释:专门从事园艺的劳动者。
4.花园[huāyuán]
解释:与住宅相连的一块耕种的土地,通常把其全部或一部分用来种植花草。
5.乐园[lèyuán]
解释:快乐的地方。
6.校园[xiàoyuán]
解释:大学、学院或学校园中的各种景物及其建筑、
7.故园[gùyuán]
解释:对往日家园的称呼。
8.开园[kāiyuán]
解释:谓园中果子成熟,刚开始采摘。
9.静园[jìngyuán]
解释:在规定时间公园停止游览,游人退出。
10.园区[yuánqū]
解释:指集中发展某种事业的地区:高科技~。
蒂,中国汉字,形声词
详细字意
蒂dì
(1)形声。字从艹,帝声,“帝”意为“原初的”、“原本的”,”艹”与“帝”联合起来表示“草本植物的花果生长出来的地方”。本义:花、叶或瓜、果与枝茎连结的部分;
(2)同本义,花、叶或瓜、果与枝茎连结的部分。如:瓜熟蒂落;并蒂莲;
(3)引申为末尾。如:烟蒂;扫清蒂欠;蒂钟(兵器,有花蒂形把子的钟);蒂贝(拖欠;欠债)。[1]
(4)打个比方,比如对于西瓜来说,说白了,就是常说的西瓜把。
帝字的繁体字写法是它本身。
帝拼音:知dì,注音:ㄉ一ˋ,部首:巾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9画
五笔86:UPMH,五笔98:YUPH,仓颉:YBLB,郑码:SUWL
四角:00227,结构:上下,电码:1593,区位:2159
统一码:5E1D,笔顺:丶一丶ノ丶フ丨フ丨
释义:
1、宗教徒道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帝。玉皇大内帝。
2、君主:帝王。皇帝。称帝。帝制。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天帝[tiāndì容]
我国古代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
2、帝王[dìwáng]
泛指君主国的最高统治者。
3、帝制[dìzhì]
君主专制政体。
4、上帝[shàngdì]
中国古代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
5、帝都[dìdū]
帝王所居的城。也叫帝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