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2、程门立雪
3、孔子尊师
4、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5、汉明帝敬师
6、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状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刻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7、将军、大夫不敢坐车到门口,都拜在床下”。桓荣死后,明帝也换了衣服,亲自去参加葬礼,并为他的子女作了妥善的安排
8、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9、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向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
10、孔子尊师
11、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12、张乐平不忘恩师
13、鲁迅尊师
14、孔夫子的误会
15、程门立雪
16、彭德怀便服见师
17、孔夫子的误会
18、汉明帝敬师
19、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1、精力旺盛的老人从大门里走出来。他以为是老子,冲上前去恭恭敬敬的敬了老子一个徒弟。进入大殿后,孔子再次顶礼膜拜,然后坐下。老子问孔子为什么来。孔子离开座位答道:“我对古代的‘礼制’知之甚少,一无所知。我特意向老师请教。”看到孔子这么诚恳,我就详细的表达了我的观点。回到鲁后,孔子的学生请他讲解老子的学问。孔子说:“老子真是我的好老师,因为他从古到今都有学问,是礼乐之源,懂得道德的回归。”同时,我也举一反三的称赞了老子。他说:“小鸟,我知道它会飞;鱼,我知道它会游泳;野兽,我知道它能跑。我可以用网捕捉一只奔跑的野兽,用丝线把一条游动的鱼绑在钩子上捕捉它,用一支好箭把一只飞鸟射下来。至于龙,我不知道它是怎么带着风云上天的。老子,还是邪!
2、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3、华罗庚敬师
4、朱德敬礼
5、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6、鲁迅尊敬老师